之情大。我在福利院工作了一辈子,总有孩子来看我,见面就叫我田妈妈,我觉得跟自己生的四个孩子一样亲。”
听到“江城”两个字,钟山内心忽然一惊,原来自己就是从江城来的,是第六感应的召唤让他选择去江城上大学吗?也许是因为分别时间太长,这个感应信号太微弱,所以没有最终把他引到生身父母身边。他决定,回去后就打电话,让江城的同学帮助去孤儿院查看档案,看有没有一批分往青山的孩子。
☆、第三章 线索中断
回到报社后,钟山就通过查号台查找到江城晚报的电话,想找老同学方静帮忙。
毕业14年,钟山忙着结婚,生子,工作,调转工作单位,离婚,再婚,送走母亲,最初的一两年还能在春节时发发贺年卡,后些年与同学的关系日渐疏离,到最后甚至中断了联系。这14年里,他一次也没有回江城,也没有跟方静有任何联系,所以,这次下决心打电话,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他打通了长途电话,问方静的电话号码,对方说:“方静三年前已经调到市委办公厅工作了。”钟山又问邓家国的电话,对方有些踌躇地说:“您和邓总是什么关系?”钟山这才知道邓家国已经提升为邓总,忙说:“我是他和方静的大学同学。”对方犹豫了一下,把邓总的办公电话号码告诉了钟山。
钟山按照号码打过去,半天无人接听。他放下电话,内心一片茫然。这时,电话响起来,对方问:“方才是哪一位打来的电话?”
钟山已经听出了邓家国的声音,忙说:“是邓家国吗?是我呀,我是钟山。”
邓家国在电话那端也表现出十分兴奋的样子:“钟山?好小子,这么久没联系,我以为你失踪了呢!前几年我曾经往青山电视台打过电话,说你调走了。快快,赶紧把手机号码告诉我,便于我随时都能抓到你。”
钟山说出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又在便条上记下邓家国的手机号码。
两人互通了一下十几年的情况。邓家国跟苏晓虹毕业第二年就结婚了,有一个女儿,十岁了。苏晓虹研究生毕业拿到硕士学位后没有听从父亲的意见留在江城大学任教,而是到了江城电视台。邓家国去年刚提的江城晚报副总编,这两年江城媒体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特别是四家都市报互不相让,争得你死我活,抢新闻,抢广告,抢发行,抢人才,他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所以同学毕业十年都没有组织聚会。
说完了自己的情况,邓家国又说:“老大,你想不想知道方静现在的情况?”
钟山沉默不语。
邓家国说:“你不说我也猜得出你特别想知道。人家现在走上官道啦,在报社时跑时政新闻,被市里的老大相中,调到了办公厅秘书处任副处长。对了,方静跟老万结婚了你知道吗?”
这一消息令钟山十分震惊。
“好像是毕业第五年,两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结了婚,我们班同学谁都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过后,我问了方静,她也不愿意多说,只说到了结婚年龄就嫁人呗,万老师又是老熟人,不用费力气再去调查了解。他们现在有一个小女儿,也就两三岁的样子。老万前些年从市委调到了党校学员处工作,他前脚走,方静后脚却去了市委,也算是一种缘分。”
钟山又问了问其他同学的情况,邓家国把知道的都一一告诉钟山。钟山想起自己打电话的主要目的,就请邓家国帮忙去江城孤儿院了解当年的档案,看有没有一批孩子送往青山市,谎称是自己一个高中同学委托他办的。邓家国一口应承下来。
然而,第二天邓家国给钟山的手机打来电话,告知的结果是:那些孩子的档案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毁掉了,问了几任老院长和老员工,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
线索断掉了,钟山大失所望,不知道下一步寻亲之路究竟应该怎样走。
☆、第四章 再回江城
钟山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江城,是同邱月月一起送儿子钟子星去江城艺术学院上大学,距他在那个飘雨的夏季夜晚与方静互相拥抱分别整整18年。
这一次,一家三口买的是火车卧铺票。钟子星已经长成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像大多数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一样吸纳了充沛的营养,又承继了父母优秀的显性遗传基因,再加上继母的艺术教育熏陶,大学新生钟子星比当年的父亲更加帅气时尚。
江城迎接这一家三口的,是这个号称火炉的城市依然残存的夏日的酷热。
邱月月一脚落到江城,就躲进宾馆的空调房里不肯出来,连说“热死啦热死啦,出外面非得中暑不可”,树上聒噪的蝉鸣也吵得她受不了。
钟山去艺术学院安顿好儿子,在学校的食堂陪子星吃了顿午饭。他感慨,现在大学生食堂的伙食标准比他上学那时候提高不知多少倍。儿子却直嚷嚷饭菜难吃。
钟山说:“子星,爸爸当年有个同学叫王忠恕,你王叔叔,一顿饭有时就是馒头就着咸菜。吃这样的饭菜,假期还要去码头打工赚学杂费,甚至还得贴补家用,你们这一代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钟子星撇撇嘴说:“老
喜欢朔方的风江南的雨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