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虽然是商人之家,但这回娶的是宗妇,再想跟韩家结门亲事,也不得不考虑这一点。所以这趟何大太太和何大爷亲自过来,一是显得何家极其重视,二就是想想看看思芸到底是什么情况,何家可不想娶个牌位回去。
何家的信上己经明何大太太和何大爷会亲自来京城,理由也是现成的,韩家这边要冲喜,年后就要办喜事。手续太多,时间太紧,要是往返于青阳与京城之间,估计过年之后只是手续都走不完。
四老爷接到信就直接派人去接,心里也隐隐猜出何家的意思,其实这样也好,成亲之前两家好歹也得先打个照面。让何大太太见见思芸,然后让韩家男人们见见何大爷,只说两人的各个条件,双方都不会有意见。
何家租的院子离韩家有点远,这也可以理解,国公府所在的黄金地段,合适的地方并不算好找。不过院子不小,房子也挺新,家俱也是现成的。何大太太带了两房人,还有两个管事,以及几个小丫头。
四老爷又怕何家初来乍到,又把自己身边常使唤的一房人派了过去,帮着何家料理。收拾两天安置的差不多了,然后四老爷亲自写了贴子,请何大太太和何大爷来府里。成婚之前思芸跟何大爷是不能见面的,但何大太太可以见见思芸。
说定了日子,韩家的姑奶奶们也都回家了,这门亲事要是说成了,思芸也就要远嫁了,姑爷是什么样的人物,错过了这次,相见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思宸自然也来了,思慧出嫁的日子近了,她本来回来的就勤,又有何家人过来,她肯定要看看。
上次思宸跟三太太去青阳那趟,思宸一直跟着三太太应酬,没见过何家大爷,却是见过何家大太太。在思宸印象里,是个看着很和善,但多少有点小家子气的妇人。其实也可以理解,何家祖上虽然是书香门第,但再有名声要是穷的没饭吃了,也没有人会把女儿嫁过来。
何家是从何老太爷那辈开始发迹,但大太太进门的时候,何家也只是勉强够吃饭的,给长子娶媳妇,何老太爷就是想挑剔也很难,大太太只是个教书先生的女儿,何家发迹之后这样的当家主母还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些。
因为何家人要来,陈太君也挣扎着从床上起来,换了衣服受何家的人礼,太太,奶奶以及姑奶奶们则依次坐好,思芸这个主角却是不能这时候露面。至于二太太,陈太君怕她会惹事,直接让人把她送到别院去了,理由也是现成的,因为儿子去世伤心过度,病的太厉害,这种时候不方便出席。
「给老太太请安……」何大太太和何大爷上前见礼。
众人的目光齐齐在两人身上打转,看何大爷的时候自然更多些。面如冠玉,长身玉立,果然是一表人才。行动举止也不似何大太太那样拘谨,更显得大方得体。这样长相气派,就是放到京中世家子弟来也是能数的着的。
先给陈太君行了礼,紧接着就是太太们,何大太太和大太太们算是平辈,算是互见,何大爷则是对着长辈们一个个见礼。礼完了,陈太君笑着道:「何大太太快请坐下。」四老爷看的人果然不错,这样的人物倒是配的思芸。
何大太太笑着,脸上却神情却有几分不安,何家在青阳虽然是数的着的人家了,她也当家这些年,交际应酬的时候也多了,但京城国公府的气派还让她觉得压力有点大。只看下人,丫头婆子的打扮,还有这房子这摆设,何大太太真觉得自己是见世面了。
坐下说了几句闲话,何大太太倒也应对的来。陈太君实在觉得累了,便向大太太递了一个眼色,大太太会意,先让婆子领着何大爷去了前院大老爷那里。然后又安置陈太君去休息,只是太太奶奶们坐陪,请何大太太到后园楼里坐着,小戏己经准备上了。
何大太太也是看出来了,陈太君是真的不行了,脸色在那里摆着,再强撑着也是真不行了。又听说思芸的母亲二太太也不大好,这种时候都没出席。看来韩家说的一点都没错,不然真耽搁这么久,女儿家的青春都没了,是得早点成亲才是。
沈氏和冯氏留下来照顾陈太君,其余人等到全部转移到后花园里。大太太招呼的自然事事周到,不等戏开唱,大太太当即把三姑娘,七姑娘,还有八姑娘也一并叫了过来。要是只叫思芸一个人过来,就显得太过于明显了。
三个姑娘过来见礼,思芸的年龄在那里摆着,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因为二太太一番大闹,思芸脸上有几分憔悴之色,但模样举止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何家本来只是担心思芸命不久己,现在不但无此担忧,还是如此貌美知礼的大家闺秀,何大太太完全是喜出望外。
听了两出戏,何大太太留下吃了午饭,何大爷自然跟着老爷人男人们一起,到半下午的时候,何大太太和何大爷也就辞了众人回去。
两家见过了,双方都没意见,成亲的各种手续也就更快了。国公府更是忙碌,月底就是思慧出嫁,就是己经全部准备妥当,但婚事也不能办的小气了,二太太又被陈太君发配到别院去了,四太太大着肚子,三太太要嫁女儿,思芸的婚事自然有大太太操办。
按陈太君的意思,就是时间再紧,国公府的姑娘出嫁该有的还是要有。思芸的嫁妆倒是不用准备,如数从孙家抬回来之后就一直在二房封着,还有一些就是女子出阁时要绣的绣品,大太太请了高级绣娘,
喜欢闲妻兴宅(卷一~卷四)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