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连自得其乐的时间都很少了。我觉得悲哀,亲了亲她的脑袋,问她:“你喜欢芭蕾吗?这会儿妈妈不在,你可以说实话。”小姑娘揉了揉眼睛,过了良久,也没给回答。
那天晚上回来之后,丫丫早早地就去洗漱睡觉。对于今天的事实,我们父女俩缄口不谈。入睡前我本还想找韩晓再聊聊,可她却满心困意,甩给我一个背影。她平时接送孩子,给孩子准备三餐,两个晚上陪着去学芭蕾,周六又是全天。她不上班的反而比我这上班的还累些。看着她,又想起在游乐园玩到神情黯然的丫丫,我推推韩晓:
“累了?”
“嗯。”
“那以后别这么辛苦了,周六就在家歇着吧,把自己搞成单休多不好,有违劳动法。”
“那怎么行?不有芭蕾课么。”
“哎呀,孩子也累,我看不如就——呃,至少歇一段日子?”
“又来了。”她不悦地一耸肩,甩掉我的手:“字要天天写拳要天天练,学艺这事情落一天补十天,你不就是不想让闺女学么。”
韩晓一点余地也不给,我索性也摊牌:
“对,没错,打一开始我就没想让她学。就这么一个闺女,咱不让她高兴快活,咱生她干嘛?看她现在这个样子,你舍得?你真狠心,我可舍不得。”
韩晓困得没力气生气,鼻子里发出不轻不重的冷笑,她含含混混,声音越说越低:“怎么,要生个男孩你就舍得了?要咱真是个男孩,我才懒得费这劲,要怨就怨你命里是个女儿……”
最后那句话像道闪电,瞬间划亮我的脑海。
女儿……男孩……
我猛然想起多年前我妈的预言:说我的“儿女相”,主男孩。
我妈还说我大一暑假带回家的那个女同学,也是生男孩。
莫思薇。
在韩晓的身边蓦然想到这个名字,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第17章
我有多久没想起过这个名字了?莫思薇。在被窝中我伸出手指在身边一笔一划地把它写出来,感觉真复杂、真陌生。
讽刺的是,把莫思薇带回到我眼前的居然是韩晓。两个宿命中并不相容的女人,在孩子的事情上有了联系。回忆钩沉,我猛然想去过去的往事,尽管对于我眼下的人生来说那是莫大的危险。
理想与现实,总有一个错的。
在韩晓与莫思薇之间,会不会也有对错呢?
莫思薇的名字重新出现的时候,正值我跟韩晓的七年之痒。当年我觉得跟这样一位美人朝夕相处一定是件特别简单的事情,然而岁月变迁阅历成长,生活告诉我,婚姻从来不会轻松。
引发夫妻感情淡漠的事情似乎并不那么具体。我亲眼见过不少破碎的婚姻,当事人对于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通常也说不清楚。其实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婚姻的疲软是个不着痕迹的过程,无踪可寻,无法可解,无可奈何。
韩晓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所以对于七年之痒,她要么无感,要么就是有意含糊。女儿的学习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而女儿的芭蕾又成了次等大事,两件大事加到一起,可把她忙个够呛。为了督促女儿,她甚至给自己也添置了一身行头,在培训班里跟着一块练,回到家里又悉心指点。老实说,做妈妈做到她这地步,不可谓不合格。
只是对于丫丫学芭蕾,我始终支持不起来。最终让我屈服的,其实并非韩晓的坚决,而是丫丫自己的态度。丫丫这小妮子打很小就学会了和稀泥,最初几年我跟韩晓闹得凶了,家里的锅碗瓢盆是固定受害者,叮铃哐啷地没折多少钱但动静每每非凡,丫丫表达抗议的直接手段就是大哭,嚎啕大哭,撕心裂肺地大哭。可是几次之后,这哭泣就没了眼泪,后来甚至都没了感情,而成为一种单纯的策略。记得有一回丫丫也这么大哭,她一哭,我们夫妻俩声音就小下去。丫丫虽然是有些受惊吓,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知道父母终究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当这个家庭的气氛开始紧张甚至即将撕裂的时候,她作为重要的一份子,必须要用哭声来救场。
比如说这场关于芭蕾的漫长讨论,其实丫丫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其中。当然她这时候已经七八岁了,再不能像个孩子一样没心没肺地大哭,不过她沉默的泪水变成了更有威力的武器。有一回我跟韩晓在房间里吵完,回到客厅的时候发现丫丫在,她调了很小的声音在看电视上的《人与自然》。当时那期讲的是某种欧洲的鸟儿,说是这种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幼雏不受到伤害,作为父母的成鸟会与猛禽战斗到死。我知道吵架一定吓到闺女了,所以正准备坐到她旁边安慰。可没想我一低头,却发现女儿看得眼泪朦朦的。我慌着问她怎么了,她小声说:“要是它们没有生那只小宝宝,它们也不会死了。”
当时我心里就特别震憾特别悲哀:这娃娃才几岁?
芭蕾继续给我们这个小家带来无尽的烦恼,虽然烦恼并不直接来自于跳舞本身。
都说芭蕾要三年才能入门,可韩晓早就迫不及待地给女儿报了所有能报上的竞赛和表演。这成为了我最反感的部分——以竞赛为指引的学习让韩晓太重结果,给丫丫的压力太大。而且韩晓信奉的是羞辱教育,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大概她从小就这么上来,我除了跟她吵以外毫无办法。至于那些汇演,我不得不吐槽咱教育部门的滞后审美。本来一个个天真
喜欢离婚不离家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