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且这种学习可以不依赖强化而进行,行为的获得和行为的表现是不同的过程。习得的习惯的总和产生了人格。
认知人格理论:在对外界情境的理解和定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认知理论强调心理过程在人们对现实的感觉和知觉印象进行组织时的重要性。有机体本身在形成自己独特人格过程中会有主动的参与并起到决定性作用。
1、米希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理论
人们如何对特定的环境刺激进行反应取决于一些变量。它们来自于人们的观察学习经验以及他们同其他有生命个体和无生命物理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
行为模式的重要性。
米希尔强调人们对于他人人格的判断不应当依赖于对不同情境下行为的总体表现所做出的平均,而是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境会产生哪些不同的行为的原则进行考察。
2、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提出了一个由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刺激三者构成的复杂的互动系统。这三者中每一个都会影响并能改变另一个元素,并且这种影响极少是单向的。
交互决定(rel deteri)要完整地理解人格和社会生态学就必须全面地考察所有的这些因素。
随着理论的发展,班杜拉(1997)将自我效能作为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自我效能(y)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景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
除了根据现实的成绩和表现,人们还从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来判断自我效能:
* 各种经验——你对其他人的表现的观察。
* 说服——别人可能让你确信你能够做一些事情,或者你让自己获得这样的确信。
* 当你考虑或开始某项任务时对你的情绪唤起的监控。
班杜拉自我效能模型:(表示了人们和他们行为之间的效能期待;结果期待在行为和预期的结果之间)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也承认环境的重要性。还有对于自己能力的知觉。行为结果取决于人们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和对环境的知觉。
3、坎特的社会智力理论
社会智力是指人们在不同的人生任务时期需要的专门技能。三种类型的个体差异:
* 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目标和任务的区别对人们是最重要的。
* 社会互动的知识。人们之间的区别还在于他们在社会任务和个人问题解决方面的技能上。
* 完成目标的策略。人们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策略也是个不相同的。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目标、知识和策略使用是具有一致性的。
寻求亲密关系的目标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在较高的亲密关系目标时,人们对关系的满意度很少受到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长短的影响,报告的关系满意程度均较高,当共处的时间较少时,较低的亲密目标的个体之间关系的满意程度较低。
4、对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评价
一种批评是这些理论往往没有把情绪作为人格中一个重要的成分。认为认知理论没有注意到无意识动机过程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
第二种类型的批评是关于认知理论在描述个人概念和能力过程的模糊性。
五、自我理论
詹姆斯将自我经验分为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以及精神我,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1、自我概念的动力性
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心理结构,它引发、解释、组织、传递、调节内心及人际的行为和活动。
“知识块”——对环境结构的综合概括表达——的图式。自我图式让你能组织有关你自己的信息,经常用来解释自己行为的图式也会影响你对有关别人信息的加工方式。
可能自我(ves)定义为“我们非常想达到的理想自我,也是我们可能达到和害怕实现的自我”
2、自尊和自我表现
某些人有着消极的自我概念。我们也称之为低自尊。一个人的自尊是对自我的概括性评价。
当你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你也许会采取自我妨碍(-h),你在故意破坏你的任务完成!
自尊的某些重要方面和自我表现有关。当人们知道结果要公开的话,采取自我妨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自我的文化结构
马库斯与基塔雅玛就每一种文化对于自我的不同解释有过讨论:
* 个人主义文化鼓励对于自我作独立的解释(del lf)——“要达到独立这个文化目标,需要把自我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其自己内部的全部技能,包括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组织和赋予意义,而不是依靠他人。”
* 集体主义文化鼓励对于自我作互相依赖的解释——“体验互相依赖使得个体需要把自我看作周围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并且要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她感受到的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动的影响的”
关于自我的跨文化研究使用了一种测量工具——二十句测验。
人们所从属的文化对于他们如何解释自我有很大的影响。
西方文化下的人们关心自我增强——带来自尊的积极改变。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因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而带来集体的进步。
六、对人格理论的比较
考察不同的人格理论时,我们
喜欢心理学与生活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