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一卷]
第4节第二章(一)山村春来早
阿珍今年二十岁,正是豆蔻年华、含苞欲放的一枝玫瑰花。
她今天要离开这个山村,离开养育了她二十年的故乡出外谋生去了。是省城内工作的姑姑带信来要她去做一项容易赚钱的工作。赚钱在这个山村中一种奢望,全村八十户人家已有近半数人家的子女到了广东、浙江去打工赚钱去了。每当有人回来,带回了薪水,左邻右舍的人会不约而同去打听消息,听新闻,羡慕这些赚了钱回来的人。阿珍几次听了回来的人的传说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赚钱又是一种多么愉悦的心情后,她也跃跃欲试,但苦于没有门路,因此她求爷爷拜奶奶托人寻一份工作,但就是在祈盼和希望中等待着某天突然降临的好消息。
今天,她听到了电话那一头她早已在外打工的姑姑有电话中告诉她,省城的医院中要找陪护病人的陪护护工时,她一口答应了。之后便是喜形于色去告诉她的小伙伴:
“巧巧,我要出去工作了。”她笑得像绽放的花朵。
“真的?”巧巧听了她这个消息也兴奋起来了。
不到半天功夫,阿珍要出山工作的消息传遍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山村。
王家村,这是个四面群山环抱的山村,在罗霄山中段,山清、水秀。山上长满了水杉、竹林,山坡上常年绿草如茵,弯弯曲曲的一条小路,蜿蜒伸向山外,这里还没有公路,要搭汽车,要到三里之外的公路边才有往县城去的班车。
这里保存着原始民居,纯朴的民风。清晨,远处的鸡叫声、狗吠声传来,王家村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群山中淡淡的薄雾在缭绕,起早的牧童赶了一群鸭鸭往池塘边走去。
“阿宝,早点回来吃饭啊!”远远传来妈妈的喊声。
“好咧!”稚声雅气的童声在应答,这个不到十岁的儿童正赶着一只黑牛上山坡去吃草。他把牛赶上山坡后要回。
一条青石板路在村中弯弯曲曲向前延伸开来,这是村里唯一的小路,青石板记录了几百年来一代代人走过的足迹,有些石板已磨得十分光滑铮亮。如今它还是在默默承受着年轻一代的步履,记录新的生活轨迹。如今情况在悄悄变化,村里壮年大多出门打工赚钱去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儿童和中午妇女。
像阿珍和巧巧这样的青年,一个跟着一个出门既是赚钱,也是用老一辈的人的话,看世界。
山村在这些青壮年出门后,依旧重复着往日的宁静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阿珍今天要到县城里去买衣服和日用品,要打扮打扮自己,毕竟是去大城市,太土了、太不懂世事,会受到人家讥笑的,她的自尊心又强。因此,她对妈妈说:
“我要到县里去买衣服。”
妈妈也体谅女儿的心。从小,心肝宝贝护着这个女儿,从她牙牙学语,蹒跚着走路开始,看着她一点点成长,如今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亭亭玉立,秀色可人。她越看女儿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和高兴。自己的女儿,是一个会出人头地的人,一点也不逊色于隔壁在东莞打工的秀秀,也比在上海打工的燕燕会更强,她呡着嘴笑了。
“嗯!去吧。”她从里衣口袋里抽出一个手帕包着的包,打开是一叠钱,“拿去吧,这是五百块钱,小心被骗了,被小偷扒了。”
阿珍笑笑接过妈妈手中的钱说:“看你,我还没有出门就讲不吉利的话。”
“好,好,我说错了。”妈妈笑着。
“我走了啊!”她拉着巧巧一溜烟伴着笑声跑得没有人影了。
县城,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阿珍已有二年多没有进城了,先前的一些小街小巷,拥挤不堪的旧房,被拆除了,成了一片废墟,听人家说,这里要建一个居民小区,将有人造的小河,供人休息的凉亭,老人小孩休闲的滑梯、秋千和可供下棋聊天的地方,阿珍对巧巧说:
“这多好啊!县城面貌的改观,比我们原来想的好得多。”原来阿珍和巧巧上次来时,在高一脚低一脚的小街陋巷中不时踩到狗屎和积水浅潭,盼望有一天改造这里才好,仅仅二年,这里就变得一片开阔地,挖机、打桩机的轰鸣替代了往日小街小巷的寂静。
一条步行街出现在面前了,二边店铺林立,五花十色的衣服、鞋袜,妇女姑娘喜爱的头饰,手链,使二个姑姑目不暇给。
“阿珍,快看!”巧巧停留在一个小店铺门前指着一串串首饰给阿珍看。
“啊!那么漂亮的挂件是什么?”阿珍随巧巧手指的方向看去,是琳琅满目的红珊瑚和塑料做的小鸡、小狗的挂件,她们手这摸摸那看看,真是样样爱不释手。
“我们钱不多,不能买。”阿珍笑着说,拉了巧巧又向下一家走去。“这一件t恤多少钱。”阿珍看中了一件浅红色的t恤,印着时髦的少女头像,鲜艳漂亮,巧巧也口中渍渍称赞。
“阿珍,你穿上更漂亮了。”
“35元。”小老板开口了。
“便宜一点吧。“巧巧还价。
“够便宜了,吃一顿肯特鸡还不够呢。”小老板调侃说。
“我们山里来的,贵了买不起啊。”巧巧口齿伶俐地回答。
“山里的人有钱,卖了山珍就是钱。”小老板笑笑调侃“那就照顾你们,30元吧。”
阿珍点点头笑了“那就买了吧。”
小老板利索地用一只塑料袋将寻件衣服包
喜欢陪护女人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