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里头有文章,怔怔停住往嘴里送的银匙,作出忧心忡忡,食不知味的形容:“父亲、父亲又要出征?”
“没有没有!”昭诩只道是嘉敏担心,忙否认道:“才回来,哪里就又出征了。”
“可是我听说……”嘉敏更“担心”了,干脆连银匙都放下了,磕在玉盘上,叮地一声响:“柔然那边闹得凶?”
第161章擢升
昭诩也知道,瑶光寺不比家里,嘉敏能听到不少风声。
燕朝风气,倒不至于把女儿家养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南朝的风气。不过自古兵危战凶,一个没出阁的小娘子,总关心这些,也不成样子。
在昭诩看来,他的妹妹,该关心的,无非是胭脂水粉,衣裳首饰,要能绣个花,做个菜什么的,那就完美了——可惜从来天不从人愿。有个嘉言已经很伤脑筋了,昭诩可不想三娘也没事就去校场打转,他还得跟着,活脱脱像个护崽的母鸡——军中同袍要知道他回了洛阳就干这个,非笑掉大牙不可。
但是再含混其词,也怕三娘不信。中州之后,三娘是越来越不好糊弄了。昭诩心里碎碎念着,也只能实话实说道:“朝中有人想推我顶了十七郎的位置,做羽林卫统领。”
果然是这桩。
嘉敏心想,昭诩说“朝中有人”,而不说是父亲的意思,那多半就真不是出自父亲的谋划。嘉敏对羽林卫统领这个职务重要性的认识,得自于后来在周城身边所见所闻:周城从来都是用心腹担任这个职务。
——周城用这一招防备皇帝。
而这一世,嘉敏亲身经历永巷门事件,进一步认识到这个位置,在平常年月里也就罢了,一到新旧更替,政权交接的时候,简直生死攸关。皇帝不会放过这个位置,太后也不会对它掉以轻心。
之前十七郎与元明炬分任,就是永巷门事件之后太后与皇帝互相妥协的结果。元明月养在后宫,就是攥在太后手里,天大的把柄,元明炬投鼠忌器。而十七郎,又是个左右逢源的角色。
如果不是父亲谋划,嘉敏心里琢磨,那说明父亲还没有打算站队,不想让哥哥处在那个左右为难的位置。不知道前世是不是也这样——没准前世就是太后的意思,用哥哥做羽林卫统领,逼父亲站队,结果……结果适得其反。
嘉敏这心念电转,面上只装出懵懂的模样——原本她就是该懵懂的,对这些朝中政事,利害关系:“羽林卫统领有什么不好么?”
“没什么不好。”昭诩回答说:“是左迁,能常驻京中,又轻松,不过是给皇城看守大门,说说笑笑一天就过去了,休息时候也多。”
昭诩原本是从五品上的伏波将军,羽林卫统领是三品,说起来当然是升职。
和出征剿匪相比,做羽林卫统领就是躺在福窝里——既不必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也等闲没有性命之忧,毕竟如今除了边境上常有柔然骚扰之外,天下还算太平,就算偶有动乱,规模不大,乱也乱不到京城里来。至于两宫不合,朝中派系……昭诩没觉得有必要和妹妹解释这么多。
“那哥哥为什么不高兴呢?”嘉敏说。
昭诩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面孔,恨眼前没有镜子,不能够反驳三娘的这个说法。却听三娘又问:“那是谁,举荐了哥哥?”
这个问题好像比上一个好回答一点,但是牵涉到太后和郑林的关系……只能指望着三娘不懂事,不追问了。昭诩硬着头皮说:“是郑家三郎。”——最好三娘就不要问郑家三郎是什么人!
最后三娘也根本不知道郑家三郎是什么人,他是见过那人的,啧啧,昭诩自问,如果自己是个女人,又或者郑三郎是郑三娘子,怕也把持不住。昭诩也不清楚为什么郑三郎会举荐他,问父亲,父亲也一头雾水。
莫说郑三了,就是整个郑家,都没有过超出一般的往来。
事有反常必为妖,这是南平王的判断。
谢天谢地,神佛终于回应了他的祈祷,嘉敏果然没有追问郑三郎,也像是对郑三郎为什么会推荐他没有疑问,只歪头想了想,说:“那么,是有人反对哥哥做羽林卫统领么,比如说,十七哥哥?”
看到三娘终于回到了正常小娘子的思维方式,昭诩心里很是安慰:“是啊,十七郎又没做错什么。”
“父亲也反对么?”接下来昭诩又失望了——三娘就不能换个家常一点、亲切一点,不那么费脑的话题么?
他摇了摇头:“父亲也……父亲大约是觉得,我不该越级升迁,坏了朝纲。”
这种话就是搪塞了,嘉敏不以为意。郑林初入名利场,举荐昭诩多半是为了报答她,也因为她之前说过,父亲有意让哥哥进羽林卫。刚刚好这个建议又与太后的心思不谋而合,昭诩本人的条件,也各方面都说得过去。
操之过急了。
倒是她的不是了。之前她还以为昭诩做羽林卫统领,是父亲的意思呢,如今看来,倒不尽然。
光有上位者的宠信还是不行,插手朝纲需要眼光和智慧,这一点,嘉敏是依靠“先见之明”,而郑林显然有所欠缺。不知道前世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嘉敏慢悠悠舀了一勺樱桃奶酪,甜津津的沁人心脾。
话说回来,昭诩做羽林卫也没什么不好,他和父亲虽然手中有兵,但是在洛阳的势力,始终太过薄弱,如果当初……也不至于被一网打尽。樱桃在喉中,忽然就艰涩起来,嘉敏
喜欢重生之谁的皇后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