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琰得知爱儿将随军亲至前线,是在卫平军攻下宁泉当晚。
送来密报的是潜龙卫,里头提及的不光有「太子领军押粮」这个最终决定,还有事情的前因後果。从姚景迁深夜来访、萧宸震怒急召楼辉萧瑜入g,到几人讨论的内容和後续的调查进展,堪称事无钜细、无有遗漏,让帝王纵置身千里之外,仍得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厘清朝中的状况。
受前生记忆的影响,萧琰对让爱儿踏足北疆的事一直心存抗拒。故乍然得知这个消息时,帝王本能的反应便是一声气急败坏的「胡闹」、和对楼辉与萧瑜阻拦不力的不满。只是初始的愤怒焦急过後,看着密报中载着的种种内情,萧琰虽依旧余怒难消,气愤的对象却已从爱子和两位心腹侧近转为了姚景迁、在背後挑风挑雨的陆氏──萧宸并没有怀疑错人──一党……和自己。
案子虽是在太子监国时发生的,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非他低估了陆氏的野心、高估了姚景迁修身齐家的本事,事情又怎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虽说泄密之事可大可小、对准备充足的征北军也不至於带来太大的影响,但一想到他为提升爱子威信做出的安排反而成了政敌用以攻击宸儿的手段,便不免让帝王郁闷自责非常。
──若不是他与宸儿关系非同一般,类似事情一再发生的结果,怕就是父子离心、反目成仇了。
一想到爱子为此背负的种种猜疑和不安,萧琰便心疼不已。只是心疼归心疼,一想到那孩子居然罔顾他临行前的叮嘱执意来此,即使帝王同样对爱儿的面影气息思念不已,心底的担忧气恼却仍胜上了一筹。
孟瀚的愚蠢虽让爱儿的处境极为被动,可宸儿的权柄、地位全都来自於他,有资格剥夺一切的也只有他,朝中谤议再多又有什麽要紧?陆氏心再大,顶多也就能耍耍嘴皮子、使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罢了,对有楼相和五弟为倚仗,又掌着太子卫队和禁军调遣之权的宸儿威胁有限。宸儿只需忍一时之气,待他归京,一切麻烦自然烟消云散。
但宸儿不仅没忍,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以太子之身亲自押粮、将自身安危与荣辱尽系於此,确实是打消旁人猜疑的最好方式。毕竟,陆氏之所以拿孟瀚当突破口挑唆煽动,就是希望那个蠢货能在辎重粮草方面动手脚、从而让自己生出「太子是否等不及了」的疑虑。而宸儿这麽做,不光确保了粮草安全无虞、也证明了自个儿确无不臣之心,说是一箭双鵰也不为过;也难怪楼辉和五弟无视於他临行前的百般强调交托、仍旧同意让宸儿离京北上了。
可无论爱儿的理由再怎麽充分,萧琰对这样的决定都难以苟同。事实上,若非清楚宸儿多半早就离了京、甚至可能连关都出了,帝王早就派人快马传旨、勒令太子留守京城不准妄为了。
因为他很清楚:「亲自押粮以示清白」不过是爱子用以说服楼辉等人的理由;否则他大可立军令状遣信任之人派兵押送便好,又何须亲力亲为、以身犯险?尤其「以示清白」四字,在他父子二人间从没有存在的必要;宸儿之所以这麽做,说到底无非是思念难耐,所以找藉口来前线见他罢了。
这样的任x,让萧琰既觉头疼、担忧、懊恼,却也不可免地……存着那麽一丝窃喜和心暖。
──数月未见,宸儿固然相思入骨;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身处北疆,听着前军时不时传来的厮杀声响、嗅闻着空气中挥之不去的血腥气息,尽管这些都是前半生的他再熟悉不过的,可重临其境,激起的却不是昔日辗转征战的记忆,而是……那如今已不存在的「人生」里、发生於隆兴十九年的那一仗。
那以宸儿的x命为代价的一仗。
理智上,萧琰很清楚一切早已过去、如今的宸儿也与前生大不相同,万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更不该矫枉过正、对宸儿束缚过多。但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一回事;即使他从不怀疑宸儿的谨慎和小心,得知爱子即将北来之後,难以言说的焦虑和担忧却仍占了上风。故一夜辗转反侧後,始终放不下心的他先是命沿途驻军在所辖范围内严加清扫、确保境内再无北雁残兵,继而传旨留守部将、告知几人太子亲自押粮、不日便要赶到前线之事。如此交代再三,直到边关守将和驻军接连传信、道是太子已平安往中军进发,才让他满心的焦急稍减;取而代之的、是迟来却猛烈的冀盼和渴望。
──若非前线战事撒不得手,只怕他早在宸儿出边关後便不管不顾地亲往迎接了。
好在同此前长达半年余的别离相比,这段翘首期盼的日子,充其量也就是十多天的光景而已。待到那批由太子卫队沿途护卫运送的辎重抵达,奉命提前在後军守着的曹允当即「劫」走了本还想同宁睿阳交接叙旧的太子,在沿途无数军士的注目下将人带到了中军。
萧宸的容貌与帝王原就有六、七分相似,又有曹允这个帝王心腹大总管在前开路,即使那身戎装在中军将士眼里稍嫌陌生,众人也都本能地避让行礼、让风尘仆仆的太子毫无阻碍地一路来到了重重拱卫下的中军大帐前。
「奴婢在外头守着便好,殿下请进吧!圣人已等候多时了。」
「……好。」
看着身前巍然矗立的大帐、听着里头那已暌违了太久心音吐息,即使萧宸早在出京之际就已无数次设想过眼前的情景,却
喜欢麟儿(重生,父子年上)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