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英华一看,野猪上身还真有几个大窟窿。
“可惜的是猪血给放光了。”陈志党拿着刀惋惜地说,只是他脸上挂着明晃晃的笑,苏英华看出他不是真的心疼那点猪血。
陈志军和陈志军连夜把猪给处理了。
他们杀猪都是头一回,但小时候看杀猪看多了,基本的几个步骤还是知道的,依样画葫芦。
烧水褪毛,猪血已经流干,倒省了放猪血这一环节,开膛破肚,卸腿分肉,兵兵乓乓忙活了好几小时。
陈国强听到声响起来一看,乐地眉开眼笑,心情大好地说什么都要帮忙,劝都劝不了。
“这猪卖吗?”陈志党边忙活边问。
陈志军把猪下水给放到碗里说,“不卖,咱留着自己吃,都过年了,亲戚家的也都送点。”家里反正隔三差五地买猪肉,留下这猪省得去买,要是夏天他会考虑卖掉,但大冬天经放得很,不怕坏掉。
而且他亲妈家,丈母娘家,两个姐姐家还有几个在婚礼帮过忙的堂兄弟家,一家给个几斤,两百斤不到的猪也就分得差不多了。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守一宿。
到了年三十,陈志军拿出早就买好的红纸,写好四副对联,把家里前后四个门全都贴上。苏英华饶有兴致地凑过去一看,只见其中一幅上联写着“喜气洋洋过春节”,下联则是“身强力壮迎长征”。
她默默地后退一步,悄悄瞥过其他几幅,内容都和刚才看到的差不多,压根不是她熟悉的辞藻华丽,寓意深刻的对联。
陈志军见媳妇默默地看,想到她不识字,忙把对联给念了一遍,“城里好多都是这样写的。”原本他打算跟以前一样,写军民一家亲,不过进城次数多了,发现对联也有新花样,能写的多了,而且内容看上去比早些年的吉利喜气,便把它给背下来,想着回家也这样写。
第四十七章 四七
陈志军一边收拾桌上的红纸笔墨一边说:“英华,我看咱还是现在就把肉给爸妈送去吧?”他嘴里的爸妈指的是苏德富和冯春苗。
野猪肉要送的就那么几家,先送的是住在城里的苏德富一家,陈志军割了八斤肉和半扇排骨。
为啥先送城里?
还不是为了掩人耳目,一下子送出这么多斤肉很惹眼,又没杀猪有没进城买,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让人怀疑猪肉的来路吗!
苏英华一想起这茬,心里说不出的郁闷。他们一不偷二不抢,猪也是自个掉进陷阱的,可不管是把猪给搬回来也好,还是送猪肉都偷偷摸摸地进行,明明是一件开心的事,搞得他们像是在做坏事,见不得人。
郁闷归郁闷,这事照旧得暗地里来。
陈志军他们当然是不会真的买猪肉回来,他们顺带去进了货,在众目睽睽之下载着大包小包地回来。到时候他们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肉,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到家了他们也顾不得歇息,拿着苏英华分好的猪肉挨家挨户地送去,两个爸妈家一家五六斤,其他人家一律三四斤。
陈志党骑着车给自家两个姐姐送肉去,陈志军则送村里的那么几家亲戚,送了一圈,就苏英华娘家还没送。也不是不送,只是苏英华的意思是想等年初二回娘家的时候再拿过去,省得再费钱买礼物。虽然现在家里点心罐头之类的不缺,但那也是花钱买的。
苏英华宁愿把这些点心罐头放家里卖,好歹能赚几块几毛,要是送到苏家去,不但讨不到冯春苗的一声好,而且肯定会被嫌弃送的少。
已经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苏英华一点都不想带礼回娘家,甚至连娘家也不想回,不过小陈村这里,以后娘家回不回随你,但新婚头一年年初二娘家是一定要走一趟的。
陈志军见媳妇闷不吭声,晓得她心里头不愿意,“英华,那边家里还有大哥、远鹏他们呢。”媳妇不喜欢娘家他是知道的,他丈母娘一家是怎么对待媳妇的,他看在眼里,也生气,换做他是媳妇,他也不愿意亲近他们。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媳妇的亲妈。就像他再看不顺眼马盼娣,该给的还是得给。
不提丈母娘老丈人,拿苏卫国一家三口说事,因为他知道媳妇挺关心他们,在回门的时候逗着苏远鹏,听说了张红霞身子不好巴巴地拎着鸡蛋去看她。
他继续说:“前天上山的时候碰上大哥,人看着瘦了很多。”风一吹就到,咋都得吃点好的补补?不是他要埋汰他丈母娘,就那小气的性子,哪舍得割上几斤肉,有个一斤都算是客气,但六口人一人两三口就没了,塞牙缝都不够还怎么补呢?
家里要是没肉就算了,可这不是有现成的吗?也商量好要给的,这早送晚送差别也不大,早几天送过去让他们提前吃上。
果然苏英华神情松动,“大哥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大嫂爸的事办完了?”这段日子苏卫国白天在他老丈人家帮着料理后事,到了晚上不放心张红霞又匆匆抹黑赶回来。
“恩,大哥前天刚回来。”刚进家门就被陈大队长叫来了,他看到的时候苏卫国是一脸的疲倦,眼眶发青,像是好几天没睡觉似的。
说到苏卫国,苏英华
喜欢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长里短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