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公孙曼不负所托,翻进了凤子柏的王府,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凤子柏谋逆的证据:龙袍玺绶。但她不能打草惊蛇,于是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都没有带走。她的师傅从武仁郡王哪里倒是什么都没有找到。至于两人的观察报告,则一致地提到管理严格、门禁森严、来往减少,文书全部阅后即焚等等。这都不是可靠的证据,但在谢琰的眼中这就算得上谋反的前期准备了。更何况凤子桓。
但她们什么都不能做,既不能大规模地调动军队,也不能直接开始后勤运输。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以平缓地速度和较小的规模,免得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敌人的察觉。这是她们必须要接受的滞后。所有知情人都能安心地等待,知道如今一切都脆弱得如同蛛丝,不能急躁丝毫。唯有凤子桓焦躁不安——她知道这样不好,但喝再多的清凉饮也没有用,为此一度大加责骂了窦尚食。骂完她也不再道歉,还是自己独自去和石头练武。崔玄寂有时去看望她,站在一旁,常常被ji-an一身尘埃。
她安排崔玄寂去做这个做那个,崔玄寂一一做到。防务加强,监视世族——特别是那些不配合的,再准备好随时逮捕顾家的人,这些事情对于崔玄寂来说很轻松,做好也很简单,崔玄寂甚至还能给她做得更加周全更加可靠,但这一切都不能舒缓她的焦虑。
她焦虑,她愤怒,她怨恨,她懊悔。这是她不得不做的事情,她也为了事情最后的通过做出了妥协,虽然这个妥协换来的是未来漫长时间里更困难的长期角力;但一旦事情能开端她就有办法坚持下去,只要做下去摇摆不定的人自然会逐渐接受,冥顽不灵的人迟早也会放弃抵抗:一切都能以最好的方式完成。
有人借机谋反的情况她不是没考虑过,这个人是凤子柏或凤子杨她也不觉得是意料之外,只是她始终不希望这一切会发生。毕竟见了刀兵,在某种程度上就证明她要做的事情有一部分是错的。
罢了!她猛地劈开面前的石板,力量之大,又在下面的地砖上留下凹槽。难道我倾尽全力还不能战胜她们姐妹两个吗?忘恩负义的东西!
九月十一,凤子柏宣布举事,以凤子桓与崔氏家族执政诸事无道、残害忠良为由,号召大族共举义兵,讨伐无道。其中顾氏家族以顾堂为首,阖族拥立凤子柏为帝。顾堂还亲自撰写了檄文,文中直指当年先文成皇帝凤昭在武德帝面前谗陷凤子柏的母亲凤晔,致武德皇帝废皇太女改立文成帝,本就是篡逆,不能算作正统。对于这样的旗号,信与不信只是个选边站的问题。凤子柏的封国在巴东郡以东,起事之时便带着巴东郡一起了,准备顺流直下,向下攻取。而她的妹妹武仁郡王凤子杨则率众相应,准备攻取武昌郡;吴郡的顾家则打死太守,自立为太守,率吴郡内势力准备攻取建康;除此以外,会稽郡以南的东阳郡和永嘉郡、武昌郡以南的寻阳郡也有不少大族势力响应,天下霎时动乱。
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让崔玄策南下抵抗凤子柏,让谢忱前去收拾吴郡,豫章的何泉和崔信、临川的崔仁一并北上消灭凤子杨就好了。但东阳、永嘉还有寻阳的事情发展出乎她预料,如今便只能让主要的军团先就近扑灭叛军,择机与敌人主力决战。于是除了崔玄策任务依旧外,何泉奔武昌,崔仁奔永嘉,谢忱去东阳,空出一个离建康最近的吴郡无人压制,凤子桓便直接派出了拱卫建康的军队。太尉建议她不要如此,因为实在危险。她却问崔玄寂,有没有把握保护好建康?崔玄寂说有,她就把兵派出去了。
太尉也不敢跟她犟,因为她虽然指挥若定,实际上愤怒已极。比如叛乱的消息来的当日,凤子桓下的第一个命令是:去把顾衡抓来。崔玄寂到府上一看,顾衡已经上吊自杀,只好按照国法,将顾家留在建康的族人都抓走下狱。而凤子桓听到顾衡已死的消息时,直接命令廷尉,把顾家剩余人等全部腰斩。若非崔仪苦苦相求,她已经把这些人全部一砍两半了。
在凤子桓看来,这些人终究还是让她失望了。既然让她失望,那就没必要留情了。崔仪的想法更考虑大局一点,毕竟现在两个郡王起事不是很大的问题,挑动其他的世族蠢蠢欲动才是要紧的。现在新到各地的太守们根基还不稳固,如果地方势力有野心,掀起风浪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留下这人不杀是胸怀,而且是个不得不宽广的胸怀。这一下的缰绳,崔仪是不得不拉紧。
崔仪去面见皇帝的时候,崔玄寂在台城挨个巡查岗哨。若说之前有多虑之嫌,现在就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羽林卫全员上岗,休假的士兵被全部召回,轮休也只能在岗位上轮休。这样每一个岗位上都有至少三个人在岗,每四个岗都有一个校官随时负责。由于拱卫建康的守军已经被调去直面吴郡的叛军,羽林军不但要承担城内巡逻的任务,还要负责整个建康的军事护卫,崔玄寂不得不向大理寺借调一些人参与巡逻,将腾出来的人手派往城墙。凤子桓已经把建康的防务一概交给她,这日她检查完宫内安全,就从南驰道直奔赴朱雀门去。
登城墙而望,显见人手不足,她算算建安郡调兵来的时间,至少还有十日。希望这十日太平无事。按照凤子桓和崔仪的想法,除了吴郡,建康周围其实很安全,除非慕容燕国突然趁机南下,那么至少还有广陵的朱世景
喜欢多少楼台烟雨中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