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职记作者:紫釵恨
第959章反书
总而言之,丁子杭这边能提供海量的宣传材料,但是方方面面仍然觉得他所能提供的宣传材料不管是数量与质量都不够,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的宣传材料。
特别是萧夜这边的要求更是十分特别,他们不仅仅需要海北军伟光正的材料,而且还需要一些攻击海北镇甚至是痛骂海北镇的材料,当然这些揭贴、书籍并不是真正用来攻击海北镇,或是用来“大骂小帮忙”,或是准备引蛇出洞,是侦缉系统的最爱。
而这些刻意编辑过的材料往往有着极好的效果,表面看起来攻击海北镇,最后大家停火攻击的对象却变成了朝廷与魏忠贤。
现在魏忠贤秉政到处是漏子,连朝廷的很多官员都串联起来要跟魏阉斗法,对于海北镇的宣传攻势来说简直是势如破竹,如鱼得水,大家都觉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大获全胜,但是大家没想到丁子杭对敌宣传上抓得更紧了。
他一下子就决心抛出更多的“对敌宣传材料”,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所谓对敌宣传的“敌”到底是谁。
而且别看海北镇与魏忠贤表面上没有撕破脸,但是在宣传战上丁子杭却是彻底撕破脸了,他甚至亲自上阵写了好些重磅文章,有些时候刚写完一篇海北镇立场上的文章,立即转身帮魏忠贤写歌功颂德的文章。
最近丁子杭甚至妙笔生花,从阉党编集的宣传材料摘录了若干文字出来,然后以阉党的身份说明魏忠贤是如何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甚至为了朝廷大业如何忍让为国,最终取得了辉煌无比的宁远、熊岳之战。
这篇文章的效果实在太远了,海北镇的军民看到这篇文章简直是气炸了,虽然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海北镇三两次,但是海北镇的出场除了充当背景板之外,就只能充当反面角色,论里面的说法海北镇除了朝廷添乱之外一无是处。
按照这文章上的意思,如果不是海北镇给朝廷扯后腿,朝廷不但早就打过了辽河,甚至已经收复了辽阳与沈阳。
见过欺负人的,没见过这么欺负人,海北镇几百万军民一下子就对朝廷与魏忠贤极度失望。
要知道海北军光是在熊岳城之战就付出了五千多人的死伤,这些年海北镇在辽东战功第一,将士死伤数万人,可是朝廷却是把海北镇的功勋一笔抹消,这实在太令人心寒。
伤心透顶的还有各地的缙绅,这篇文章把魏忠贤夸得十全十美,把大明朝也吹得十全十美,但是大家很快就把这个十个十美与现实对比起来,结果就是大家越看越伤心,觉得投奔海北镇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出路。
而今天丁宫又来催促丁子杭:“子杭老弟,你狠批曹文衡的材料写好没有?我正准备趁热打铁,但是你还没有写好的话,我这边只能等米下锅了!”
现在曹文衡在兖东道离任并没有多久,正是集中火力集中批判的好时刻,如果再等下去等热度过了,丁子杭再怎么妙花生花也没用了。
丁子杭赶紧答道:“我都亲自帮你写了文章,只是咱们这边出了点事情,我要亲自处理,所以还是得等一等!”
丁宫就有点急了:“是什么大事要子杭老弟你亲自处理啊!”
丁子杭与丁宫都是标准的海北镇老人,而且都是黄县出来的核心骨干,因此他在丁宫面前已经没有忌讳:“我们正在跟学习院还有研习院这边研制油墨,很多事情可以我亲自出面协调,所以就只能等一等。”
“油墨?”
丁宫知道油是什么东西,也知道墨是什么东西,但是油墨这两个字加在一起,他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丁子杭当即就跟他说明了这其中的利害得失,在有明一代印刷是一件近于奢侈的事情,不管是官刻、王府刻还是私家印刷,一次印刷的代价都大得惊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刻工。
在活字印刷没有普及的明代,刻工属于重体力活动的技术工人,刻一部书不但费心费力,而且刻版所需的材料与工钱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但是用传统的墨水来进行印刷,那么用惊人代价制成的刻版根本印不了几百本,一般来说由于墨水的腐蚀性,次印刷多数时候只有八十本到一百本,至多只能印两三百本。
而一部刻版在印过三五百本之后已经是损耗严重,字迹常有散漫不清的情况,想再继续印行下去的话就必须重新找刻工刻板,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成本居高不下,抄本自然十分流行。
而现在丁子杭与学习院、研习院的合作就是找到了一条价格更为低廉的印刷方式,而这一技术革命的核心就是从泰西传来的油墨。
虽然称为“油墨”,但事实上跟食用油与墨水都没有太大关系,丁子杭并不愿意泄露具体的配笔,只是告诉丁宫:“实在妙极了,我们试过了,改用油墨印刷以后,即使印了两千本以后仍然能继续印下去,而且这还不是最佳的配比。”
对于印刷业来说,这简直是一场革命,原来印上几百本就必须重新刻版,而现在印上两千部还能继续印刷,而且这还是油墨的最佳配比,因此丁宫能明白丁子杭的这种选择:“好好好,我这边稍稍等一等没问题,但是曹文衡这贼子的书得多印几千套!”
“这可不行!”
丁子杭直接回绝了丁宫的提议:“油墨与纸的价格可不低,我可以给你先印个三五百套,但是不能帮你印太多,除非丁宫你肯帮我
喜欢大明升职记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