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太监
第4回:[仪琳转述令狐冲的话]他转头向田伯光道:“第二,输了之人,就得举刀一挥,自己做了太监。”
第30回:他顿了一顿,缓缓说道:“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着。”令狐冲道:“宦官?”方证道:“宦官就是太监。”令狐冲点头道:“嗯。”
第30回:令狐冲见了这情景,暗暗好笑:“这不是戏台上太监宣读圣旨吗?”
从上述这些引文可知,令狐冲对“太监”是很熟悉的,却不知“宦官”之意,因为他读书不多。然而太监是明朝之后因许多宦官都做某某监(如韦小宝的尚膳监,还有尚衣监等),这类人才被通称为太监的,此前本来就叫宦官;而令狐冲竟不知道,说明他生活的时代已经习惯叫太监了,他还在戏台上看过,这应该至少也是明朝中叶以后了。
不过这一条也无法坐实,因为金庸在其他书中(如射雕中一灯谈到周伯通当年来皇宫)一律以“太监”来指代这一人群。
9、“狐”字灯谜
第5回:“灵珊师妹出了个灯谜,说是:‘左边一只小狗,右边一个傻瓜’,打一个字。那时坐在她左边的,是我六师弟陆大有……她说是个老笑话,从书上看来的。”
这个灯谜谜底极简单,即“狐”字。此“老笑话”最初所本出自《聊斋志异》卷四《狐谐》。岳灵珊若能看到清初成书的《聊斋》,那自然也不会是明朝人了。
10、奉天承运
第6回:刘正风洗手,宣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湖南省巡抚奏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现在几乎是耳熟能详的套话,但它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改定的,在他之前的圣旨决没有这样起头的。
11、总督、巡按、巡抚、参将、游击
第1回:“就算总督、巡按的公子杀了人,可也不能轻易了结。”
第6回:刘正风金盆洗手,湖南巡抚传圣旨授刘正风参将之职。
第13回:“(洛阳王家的木匾题字)下面落款是河南省的巡抚某人。”
第22回:“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
总督之为官职,始于明朝,且一般是临时差遣,至清朝才正式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巡按也是明初设置的临时差遣官,至永乐元年(1403)始成定制,事权甚重。这两种官衔,基本是地方首脑,因此林平之杀人后,史镖头等才说即使总督、巡抚之子杀人也难了结。
各省专设巡抚,历史上最早始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定制一省一抚,才正式成为一省最高长官。参将的设置也始于明代,当时是无品阶的小官,清代则是正三品官。从书中群雄均认为参将是“芝麻绿豆的小小武官”(第6回)来看,更符合明朝情形,因为正三品决不是“庶民”可以轻易花钱买到的小官了。游击是明朝复置的武官名,清代沿袭。从这三个官名来看,故事背景在明朝比较合适。
12、礼铳/信号火箭
第6回:“鸣锣喝道之声响起,刘府又放礼铳相送。”
第7回:“岳不群……从怀中取出一个火箭炮来,走到天井之中,晃火折点燃了药引,向上掷出……这是华山掌门召集门人的信号火箭。”
礼铳和火箭在古代可是属于高科技产品,这里居然能够如此成功地实现军转民,把这些火药类的产品深入到人民生活中(39回中日月神教迎接令狐冲等上华山,也是“砰砰放铳”),此类场景,非明清时期不能想象。火铳或手铳迟至元代中期才发明,而信号火箭的发明则起源于明朝。
13、四书五经
第7回:岳夫人笑道:“就是生得太俊了,不像是练武的胚子。不如跟着你念四书五经,将来去考秀才、中状元罢。”
四书五经的说法是朱熹之后才有的,而且看来岳夫人很熟悉,这应该最早在南宋后;元代很长时间没有科举,当时人大概也没多少心思考状元,因此以明朝之后为宜。
14、关外
第9回:“冲儿,你师父和我刚从关外回来,”岳夫人从饭篮中取出一碗参汤,道:“这是关外野山人参熬的参汤,于身子大有补益,快喝了罢。”
第14回:“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
第17回:“这是在下二十年前在长白山中挖到的老年人参,已然成形,请令狐公子收用。”
今东北地区,自战国时期燕设立辽东郡以来,一般称为“辽东”。而直到明朝重修长城,建成山海关之后,才有“关外”这个词来指代之。而且以辽东关外的人参为尊的观念,也是明中后期才兴起的。
15、唐诗三百首
第10回:风清扬道:“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喜欢猎艳笑傲江湖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