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位将佐,虽然读书不多,有的甚至就不识字,没读过书,但实践出真知。毕竟在边郡和东胡交手了多年。大战略可能不懂,但两军利弊还是清楚地。
初时他们以为太子是要让这三千锐去东胡之地硬碰硬。就算是再英勇,明知道那是死路一条,可也不愿白白的去送死。所以大家的反应才会那么大。
当细细听了郦商所说的贯高和赵午之策,这几位边听边琢磨,还真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东胡之兵全是骑兵,来去如风,燕北各郡一到秋冬之际,还真是防不胜防。
人少了,面对敌人的大军,吃亏可是不少。可当大军聚集的时候,往往又找不到敌军的踪影。
至于大军出击,那更是头痛。
草原辽阔,敌军多,自己扛不住。而自己强,敌军又避而不战。以燕军的步卒和战车,本就抓不住敌人的踪影。消耗巨大,劳而无功。
所以如今各郡,大都不肯出击,往往先是前方守军凭险固守,主将再据敌军的进攻在调集大军对前方进行增援。
只是这样一来,虽然东胡之军占不了太大的便宜,但燕军常常是要吃些小亏的。数千里长城的修筑,当然是限制了不少敌军行动的自由,但要完全抵御东胡之军的威胁,那是绝不可能的。有些位于前方的城堡烽燧,常常就成为东胡进攻的牺牲品。而正是这些牺牲,才为燕军指明了敌军的进军方向,迟滞了敌军的行动,为燕军的增援和集结争取了时间。
这一策反其道而行之,将战火烧到敌军境内,以攻代守,确实有可取之处。
不过,这里面还是有点问题。
三千锐,以步卒和战车,总是不如敌军骑马来的更快。万一深入的过多,敌军反应过来,只怕想平安撤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他们都看到了这边储备的战马,想到了太子可能要让这支锐之师以骑兵的形式进发和转移。
但太子不知是否清楚,虽然调来的这些都是身手矫健的锐,有些人本来就是半农半牧之家出身,骑术还很是不错。但整体上说来,这大部分还是更擅长步战和车战。骑术怎么也比不上整天长在马背上的游牧之人。
以骑兵对阵,只怕是以自己之短,对敌军之长了。
刚才大家反应太快,没等将军说明,就嚷嚷着反对,结果发现是自己孤陋,没太子想的深刻,脸上有些挂不住,如今再有这疑问,一时还真不好意思开口询问。
不过,毕竟这是关系胜败生死的大事,不问清楚总是放心不下,耿禄迟疑一下,拱手道:“太子所选此策甚佳,我军步卒总是比不得东胡骑兵快捷,虽然太子备了不少的马匹,但我军将士,毕竟不熟马,以骑对骑,可未必能称心如意。”
“况大漠之中,人烟稀少,东胡各族之地又是不熟,不知此事,太子有何策应之?”
郦商和吴仗剑,是知道太子打造马鞍马镫之事的,两人早就知道,一旦备上此物,对于中原丁壮,稍加训练,乘马转进绝不是问题,况且有马镫之后,骑在马上,人马合一,真要和东胡骑兵交手,未必落了下风。
喜欢斩秦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