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商业周期的高峰年份来避免周期性影响的干扰———批发价格以年).的速度下降,
而货币存量以年.的速度增长,货币存量的增长率大体上是产出扩大所要求的增长
速度。在1927-1929年的商业周期性扩张中,批发价格出现了下降,这是1891-1893
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批发价格在扩张期间的下降(虽然只是少量的下降),而此后再也没
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1929-1933年的货币崩溃,并不是之前所发生情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这
一期间所实行的政策措施的结果。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在这一期间,本可以
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来制止这场货币崩溃。尽管联邦储备体系宣称,它们所实行的是
一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事实上,它们所实行的是一种非常紧缩的货币政策。
新政的支持者强烈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末出现了迅速
的货币扩张,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即黄金价格的上涨及希特勒权力的扩
张,它们促进了资本向美国流动。这一迅速的货币扩张只归因于黄金价格的上涨,而与
货币政策无关。尽管这一上涨产生了所预期的直接影响,但与此相伴的一些措施———
尤其是黄金的国有化、黄金条款的取消,以及货币政策以外的新政计划———却因阻碍了
商业投资而产生了相反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联邦储备体系获得新权力后所采取的一
项主要的货币措施,就是于1936年及1937年将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一倍。这一措施的采
取并不打算立即带来显著的通货紧缩影响,而主要是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措施。联邦
储备体系满足于这样一种超额准备充足且分布广泛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财
政部的黄金对冲政策,联邦储备体系的这项措施就产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效应。
从表面上看,20世纪30年代的白银购买计划的目标是,提高白银在国家货币储备
中的比例,将其由1/6提高到1/3,但实际上,而其主要目的却是援助白银矿工。该项计
划在1933-1960年间的总支出为20亿美元,即为使美国的一个白银矿工得到1美元的收益,至少需支出5美元。然而,使白银比例增加到1/3的目标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但
是20世纪30年代的这一白银购买计划却着实使中国经受了几年严重的通货紧缩,使
中国永远地脱离了银本位制,墨西哥也暂时脱离了银本位制,并且它也可算作是在经济
及政治上削弱中国的一个主要因素。
人们曾普遍认为二战将伴随着严重的失业。联邦储备体系曾准备迎接这一结果,
喜欢触感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