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这个地方的时候,宁远并不是演着哭,而是真的带入进来,感同身受的到了这个时候,忍不住哭。
这就跟平日里见到一些特别感动的事情,旁观者忍不住掉泪差不多的心理。
宁远理解了花荣,感受到了花荣此刻没能保护好宋江的愧疚,所以难过到了极点,是那种“我都辞了官,一直跟在身边日防夜防,却依然没能防住”的终亏一溃,想想就让人绝望。
在现代社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允许男人哭了,哭就是不坚强,没承担,甚至再过几年,大男人哭就会被笑话‘娘’。
甚至从做孩子开始,男人已经不让哭了。妈妈会说,“不哭不哭,你是个小男子汉”。爸爸有时候就没这么温柔了,很可能以暴止哭。
男人的哭,成了负面的,不讨喜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有刘天王那首歌。
薛之千在一个闹哄哄的节目里哭了,于是再也看不见了,网友似乎挺不能容忍这个哭。
又或者,男星的哭成了“做秀”的代名词,跟真性情沾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假如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男子,大概会觉得这一个个的……怎么这么娘,或者说,太假了,都是演技派。
可有记载的,孔子就喜欢哭,最得意的门徒颜回死了,《论语》记载“颜渊死,子哭之恸”。恸可比哭更强烈,是大哭,跟未来‘痛哭’的音一样,意思也差不多。
听说一只麒麟被鲁哀公他们狩猎的时候无意弄死了,孔子“乃反袂拭面,涕泣沾襟”,不仅哭,还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的。
后来子路死了,孔子在中庭哭,逢人来祭奠,也倒头就拜。
说起来,子路跟孔子的关系,就有些像花荣、李逵和宋江的关系,只不过一个是师徒一个是兄弟。
子路是孔子弟子里最会功夫的,一路都保护他,这跟花荣差不多,而宋江题反诗被举报,押赴法场,又是李逵把他救出来的。
不过有一点,子路是唯一一个敢批评孔子的,有他自己的思想,这跟李逵倒有些像,反倒花荣做不到。
除了戏说的三国里,刘备是个好哭鬼外,正史和诗词里的记载也非常多。
高祖哭的次数就不少,而刘备,或许是受到他祖先的遗传?
当然,正史里,三国最爱哭的却不是刘备,而是曹操,《三国志》里就不下十次曹操哭,哭袁绍、哭陈宫、哭荀彧、哭郭嘉、哭典韦、哭庞德……太多了,或许,跟曹操是个文艺青年有关?
《资治通鉴》里,唐太宗也哭过不少次。
这些都是大佬,或许有人说他们大部分是像刘备那样做样子,但那些大文豪,也同样喜欢哭,还用诗词记录下来。
杜甫就不用说了,后半生的诗,在那种环境下忧国忧民忧自身,泣这个字眼很频繁。还有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衣服都哭湿了,还是人群中哭的最多的。
陈子昂那首“独怆然而涕下”就挺经典的,也让还珠里的小燕子曲解成——“这个人很奇怪耶,就是个爱哭鬼,前面看不到古人,后面也看不到来者,他就哭得稀里哗啦,简直莫名其妙”。
有时候,古人哭起来就是很莫名,要不然伤春悲秋这个词怎么来的?
这些是文人骚客多愁善感,但水浒里,好汉们也经常哭。
野猪林林冲眼见要被害,于是“泪如雨下”。
武松出差回来,武大被害了,武松“放声大哭,哭得那两边邻舍无不惶惶”。
宋江在清风山收到老父病亡的‘假信’,大哭;发配路上被晁盖他们邀请上山,宋江没去,也哭得“泪如雨下”。
李逵老娘被老虎咬死,大哭;燕青救下卢俊义,抱住他也是放声大哭。
所以,在水浒里,好汉的哭太司空见惯了,不过,他们的哭,大多都是关于生死之事。
自然而然,宁远在这里哭,也事关生死,是水到渠成,更是真情流露的表现。
当然,哭有哭的不同,此时宁远的哭,已经可以用不能自已、泣不可仰来形容——控制不住,哭到头都抬不起来。
所以,后面稍微调整镜头后,再次开拍,就需要李雪刀扶着他,把他搀扶到椅子上。
李雪刀的哭,跟宁远的花荣又不一样,他是内心悲愤,愤怒占据了上风,跟当初听闻老父死去不一样,那是哀。
所以,此时李雪刀肃穆着脸,哭也是默默流泪。
深吸了一口气后,李雪刀眼神望着某个方向,深沉道:“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
越说越慢,神色越发凄凉起来。
“今日天子信听谗佞,赐我药酒,我得罪何辜?”
说完后,他呆立片刻,忽然打了个激灵,眼神骤然绽放某种光彩,变得锐利起来,猛地叫道:“不!”
镜头不远处,宁远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愣了愣,就听到李雪刀狞声道:
“不是朝廷。”
缓缓的,他阴沉转头,盯着桌上的酒壶:“要真是朝廷让我死,那倒是我的殊荣了……”
紧接着,他眼睛眯着,寒光乍现,一字一顿的道:“是朝廷中的奸党所为!”
这个时候,他脸上似笑非笑,似嗔非嗔,一副诡异的神色,一如之前浔阳楼上醉酒后的失常。
但这个时候的他,须发灰白,一脸沧桑,看起来又显出一丝可怜的老态。
落魄的缓步来到宁远跟前,李雪刀望着
喜欢影帝重回十八岁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