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城头上死伤开始加重,此时的完颜陈和尚只得咬着牙下令,让自己的部队撤入城内。
接下来,他又再次被逼着进入了惨烈的街道巷战!……而另一边,杨妙真带着部队徐徐而退,阿勒坦则是烈火燎原一般,率领着自己的两万蒙古军追了上去。
杨妙真知道凭借自己斥候队的能力,依然还是难以跟蒙古军的斥候相抗衡。
这些蒙古人的游骑兵像是狼群一般,他们往往在小队骑兵追逐格杀的时候,轻而易举的就能让敌军的斥候,陷入蒙古人骑兵的合围。
因为蒙军战士在长期的狩猎作战中,对于这种小规模的骑兵相互追逐、设下陷阱埋伏、呼唤友军支援、追击逃散部队的作战方式更加擅长。
所以杨妙真压根儿就没派出自己的斥候,而是将四万山东军凝聚成了一团。
变成了一个水泼不进、针扎不入的巨大刺猬。
杨姑娘用钢臂弩牢牢的守住了全军,然后便步步为营的向着山东方向退去。
……要说这支山东军,现在实际上他们的忠诚性和战斗能力全都远远的超过了沈墨的期望。
但是在装备上却还是以钢臂弩为主。
虽然沈墨替他们加强了一定数量的霰弹枪和“单腿蹦”,让他们可以在中近距离作战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火力。
但是实际上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钢臂弩还是和步枪相差得太多了。
而沈墨之所以没有急于将步枪装备他们这支部队,首先第一点原因就是步枪的生产速度现在还跟不上。
在这之前,沈墨是在率领着山东军攻打东辽东夏的时候,才得知了金国的入侵计划。
而那时距离现在还不过两三个月。
急切之间想要生产出4万支步枪,而且还要有足够数量的弹药,沈墨的兵工厂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产能。
况且即便是有了四万支步枪,没有经过步枪训练的山东军士兵,也很难发挥出它远距离射击的优势。
要知道,军队中所有符合标准的射手,全都是用子弹和时间喂出来的。
没经过一年半载的训练,想要在三四百米之外顶着敌军冲锋的压力,一枪一个的射杀敌军,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
所以就因为这样,这支山东军现在还是一只半冷兵器部队。
而当它面对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时,钢臂弩的优势实际上还是不足以对蒙军形成碾压。
可是此刻的杨妙真,倒像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她率军每天行军数十里,逐渐的接近到了自己的山东境内。
对于阿勒坦轻骑兵的袭扰和攻击完全不在意。
这也让蒙古军对这支毫无破绽的部队束手无策。
就这样双方一个进一个退,很快就从阳谷县山麓进入了山东境内。
在这之后,阿勒坦立刻就发现敌军的这支部队在进入了山东之后,猛然就变了个样子!他们在阳谷县周围的群山里牢牢的站下脚跟,利用山区丛林遍布,沟岔纵横的地形,这支敌军营造出了一道道密集的防守工事。
敌军在山中神出鬼没,用钢臂弩稳稳的跟他们对射,而蒙古军这边却一下就陷入了困境!因为在他们进入山区之后,立刻就失去了骑兵快速行动的优势。
在茫茫的群山中,无论他们想抄敌后路还是侧翼攻击,都要受到地形的限制。
而那些在险要之地修筑好工事的敌军,却经常以数百人的规模,居高临下向着他的大军射出弩箭。
可是等蒙军好不容易攻到工事附近的时候,却发现敌军早已顺着山沟撤走了。
与此同时,阿勒坦蒙古军部队里,斥侯军耳目及其灵便的优势也在这里丧失殆尽。
因为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遍布的山区密林更是不便于斥候部队轻骑兵回驱驰。
所以蒙军一定到这里,立刻就发现自己所能控制的区域从周围百里,一下子缩减到了只剩下十余里的侦查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阿勒坦知道自己再硬拼下去,除了增加军队的伤亡之外毫无益处。
所以阿勒坦果断的命令自己的部队丢下了山东军,扭头就向南京的方向撤了回去。
……等到这天早上,杨妙真的山东军发现前方的蒙军走得一干二净,一个都没剩下的时候,他们也都惊讶了一阵子。
这些蒙古人来去如风,还真是难以琢磨!而此时在山东军的几位主要将领中间,也开始商量起了下一步的行动。
在这中间,马英和令飞扬知道自己这支山东军的任务,就是要尽量拖住南京城外那只蒙军的侧翼,使得蒙古人不能全心全意的攻打南京。
所以他们的意见是:既然敌军知难而退,山东军就应该再度走出山东,向着南京方向逼近。
当然,令飞扬也担心蒙军那位先锋将军阿勒坦,说不定对山东军策划了什么诡计。
所以他也建议杨妙真,即便红袄军再出山东,也要继续保持严整的队形,以免被敌军偷袭。
而另一方面,杨清岳和王云峰两个人也赞成令飞扬和马英的计划。
只不过他们却对阿勒坦的威胁更加重视了一些。
按照王云峰的说法,阿勒坦此行突然退兵,行动里面包含着诡计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所以山东军一出山东就会遭到敌军的暗算。
所以王云峰和杨清岳的意见是:红袄军可以再出山东,但是不妨兜个圈子过去。
这样就可以打乱阿勒坦提前设计好的诡计和阴谋。
喜欢南宋第一卧底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