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三叩九拜。“君前臣名”,亦是君臣称谓之礼。
乃是说:臣下在皇帝面前自称必须用其名;在皇帝面前提及其他大臣,也须称其名。
循从尊卑有别,是君臣之礼的核心原则。“卑”身臣子,在“尊”身皇帝面前,须谦称己名,以示尊敬。如若某位大臣被破例允许不称其名(不包括自称),则属于君对臣的极高礼遇了。
“赞拜不名”、“诏书不名”。便属此例。
被赐予“赞拜不名”的特权者,朝仪叩拜,赞礼官在皇帝面前不像宣其他官员那样唱出其名,而用官职或爵位替代。因是在天子面前,且多是正规的朝仪场合,所以官员们视其为恩遇殊荣。
被赐以赞拜不名者,往往还赋予君臣礼制其他方面的特权。
“入朝不趋”:入朝上殿时,不像一般朝臣那样快步趋行,可漫步缓行。
“剑履上殿”:一般官员要遵从上殿时去佩剑、脱履的尊君礼制,而有此特权者可着履、佩剑上殿。两汉时,得此殊荣者不乏其人。如西汉之萧何,汉末之董卓、曹操等。
这一时期,皇帝对近臣常以字相称,不称其名。如高祖曾于众臣面前称赞张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景帝对窦婴称呼其字“王孙”等。
言归正传。
“大哥!”
“主公。”
“二弟三弟,诸位辛苦了。”刘备掀帘笑道。
“皇帝陛下,可曾提到大哥?”张飞问道。
“嗯,陛下亲自受计。”刘备笑答:“还赐下舆马衣服,驳犀具剑。”
“嘿!俺就说。大哥内济流民,外伐鲜卑。便是在这洛阳城中三岁小儿,亦知大哥名号。陛下焉能不问!”张飞嘿声笑道。
“三弟言之有理。”关羽亦笑:“大哥当世人杰,陛下自当持重。”
三位家臣亦感同身受。关羽之强,这几日早有体会。或许放眼临乡,只有威天神将黄忠,能与之敌。
大汉只有痞气。
何为痞气?便是任侠之风,江湖草莽之气。
自皇帝以降,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贩夫走卒,皆有侠气,皆重忠义。故而,煌煌天汉,高有朝堂,远有江湖。身居高位,当礼贤下士。远在江湖,亦为知己者死。
可简单理解为,时人皆有两种身份。等级森严,不得僭越的‘官方身份’。还有意气相投,不避生死的‘江湖身份’。
故而『朝堂结党,江湖结义』。
任侠之风,唯有强汉。后世王朝皆不见踪迹。甚是可惜。
于是,母亲义结金兰,刘关张桃园结义。皆传为美谭。
时人亦不觉得有何不对,又有何不可!
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当以仇寇报之!
细细品味,比起只有奴才顺民的后世王朝,先秦两汉是何等的快意恩仇。
这股痞气,贯穿始终。
痞从何来?微末江湖。
无论身居庙堂,还是避世山野。这股与身俱来的痞气,从未消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心悦诚服,纳头便拜。
“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
细想,有两个收获。首先,钱不是万能的,解决不了时下所有难题。其次,钱办不到的事,豪侠却能办到。于是比钱财更强大的,便是江湖豪侠的千金一诺。
再看此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将儒生和侠客等量齐观。亦说明先秦两汉时,侠客的地位,并不低。
甚至是能解决许多棘手难题的关键人物。
君侯和兴前后两汉的先祖一样,也起于微末。果敢利落,快意恩仇。
一身痞气。
大汉朝的这股痞气,诸位看官当细细体会。切莫再以后世经验,反套我大汉。就如被一代代去势的蒙古战马。在强权面前唯唯诺诺,互相蝇营狗苟,被骟尽了血勇的后世官场职场,绝不是我大汉风尚。
由此亦可见。说书人的天赋,便是能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只言片语、细枝末节,拼凑成一条完整的剧情线。不要去轻易怀疑一个说书人的发散思维,以及与生俱来的想象力。
北伐之战便是例证。
关于夏育等人的那场北伐,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一语带过。后世亦无人提及。然而,说书人却能从零碎的史料中,拼凑出整个过程。
首先,夏育等人,能力智商,在不在线?
事实证明,三人皆是平羌宿将,通晓兵事。
为何要北伐?
显然是鲜卑为何连年寇边,为祸日重。
时机对不对?
大汉七州蝗,鲜卑四月寇边。显然亦受蝗灾。
大汉十三州,凭什么认为在北地大旱?
旱极而蝗。江南多水,岂能有七州连旱?故而只能是北方。
如何都是骑兵?
捣巢行动,故而皆是精骑。
为何转战两千余里?
鲜卑大单于行游击战术,将大汉骑兵拖垮。
为何王庭东移?
胡民生存所依有三:“水草”、“刍禾”、“盐地”。
以上素材,皆能查到。却无人能拼凑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
而说书人做到了。
信不信?
随意。
反正,此最后一次解释所谓的‘桃园结义,身份悬殊’。以后再也不说了。
上计乃是一场大考。
刘备完美过关。
张飞临来时,已在临乡将作坊留下了身形尺寸。专属的吞光神铠,
喜欢刘备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