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萧汉俊不扯了,拱手肃然道:“夜深了,卑职就不闲谈了。卑职今日前来,实是有一事要请指挥使帮忙!”
骆养性不动声色,嘴角微微露笑意,这一番较量,他赢了。
“照磨客气,但有能帮上忙的,骆某绝不敢推辞。”骆养性一本正经的拱手回礼。虽然他是堂堂地锦衣卫指挥使,但在内心里,他却一点都不敢小看萧汉俊,不止是因为萧汉俊是太子面前的红人,了起来。
管家骆川走了进来,躬身听令。
“你带人查一下,看是否有人在暗中监视咱们骆府?”
“是。”
骆川急急而去。
作为骆府的管家,跟随两代锦衣卫指挥使,骆川的本事,可不仅仅是照顾看家理院,论跟踪监视的本事,他远在一般的锦衣卫暗探之上。
一刻钟后,骆川提着灯笼回来了,摇头。
但骆养性还是不心安,他总觉得萧汉俊在监视他,这一来,他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的逾越……
凌晨,朱慈烺在卯时之前准时睁眼,早就等候在外面的太监和宫女服侍他洗漱更衣。很快,信王府的承运门大开,先是锦衣侍卫,接着身穿大红龙纹便服、戴黑色翼帽、披着黑色狐领披风、腰悬长剑的大明皇太子走了出来,翻身上马,在武襄左卫的护卫下,向城外而去--虽然是卯时起床,但朱慈烺不是上朝,而是要视察京营回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晨练。建虏入塞在即,强兵练武的准备一刻也不能停。
“塔塔塔……”
脚步声踏起,像是闹钟一般,京营晨练的队伍准时出现在城门口,虽然京籍士兵放了两天假,但仍有很多非京籍的士兵和大批新兵,加上闯营的降兵,从各城门依次出城晨练,队列整齐,气势恢宏。
两位没有随太子出征开封的将军,善柳营主将张纯厚、右柳营主将申世泰知道太子今早一定会视察,于是全身披挂,带着副将参将,早早就守在城门口。当太子马队出现时,立刻躬身抱拳,齐声道:“臣等参见殿下~~”
两人虽然没有战功,不过镇守京师,督促各营训练也算是有苦劳,朱慈烺向两人微笑点头。
送京营将士出城操练之后,朱慈烺折而向北,往北面的京营官田而去。
相比于战事的紧迫,财政的困窘,另一个影响明末历史走向,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大因素就是粮食的短缺。
城北的京营官田里今年种植了大约五万亩的新型农作物,宋应星说收成很不错,朱慈烺急于见到。
一路疾驰。
五月他离开京师时,原野还是翠绿,现在却已经是一片苍茫了。
天色大亮时,朱慈烺来到官田。
因为到了收获之季,作为水利和官田主管的宋应星这几天没有回城,而是住在官田边的仓库里,全力督促收获,除他之外,朱慈烺向吏部要求的另一名人才,原诸暨知县同时也是大农学家的陈之龙也已经于两月之前到达京师,领工部头衔,现在担任宋应星的助手,主职官田的农事。
陈之龙是徐光启的弟子,整理并印刷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对农政有相当的了解,而于农政之余,他本人也时时抒发对社会经济的看法,想要改变现状,寻求经世致用之学。
因为与当下的主流不符,加上他是复社出身,因此屡受打击。
陈子龙一度“欲绝仕宦”不想当官,在家“广其宅,示无志四方也”。但终究敌不过读书人报效国家的念想,于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不久兼代理诸暨知县。在诸暨知县任上,陈之龙颇有政绩,不但兴修水利,振兴农政,而且亲司赈事,平定饥民暴动,与军事方面也显现出一定的才能。正想大展身手时,却接到了京师的调令。
历来,地方官进京都是高升,但陈子龙任县令未满三年,无评鉴,直接进京,属于是特殊提拔,而这种现象,是被基层官吏所鄙视的,陈子龙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因此他最初是拒绝到京的,直到吏部连续发令,他才不得不北上。也因此,他耽误了时间,直到朱慈烺五月离开京师之时都没有见到他。
陈子龙到了京师才知道,原来是太子的京营要用他。
当看到京营官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时,他惊讶无比,同时又欣喜若狂,因为这正是他的老师徐光启的梦想啊。想不到太子殿下居然帮老师实现了。
而对于宋应星之名,他久有耳闻,对宋应星的农政水利之才颇为佩服,在宋应星手下做事,想着如何将这“玉米田”推广到全天下,倒也是一件乐事,因此现在的陈子龙和两月之前的陈子龙完全不同,一改心中的郁闷,完全融入到农事之中。
因为是学农的,又整理了农政全书。因此陈子龙对农事毫无鄙视,反而认为农政是现在最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之一。年轻的他每日在农田里打滚,摸索着种植玉米的经验,灰头土脸,乍看起来和田里的民夫差不多。
太子驾到时,他正卷起长衫,准备到田里视察,闻太子驾到,急忙迎接。
而在他之前,宋应星已经提前在道边恭候,等太子马队出现了,所有人都躬身参见:“参见殿下~~”
朱慈烺下了马,先扶宋应星。一路而来,他已经看到了道边的玉米田和那黄硕冒尖的玉米棒子。兴奋之下,他一连数次停下脚步,亲自到田中查看玉米,一向善于隐藏内心情感的他,这时却有点笑不拢
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