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情势瞬息万变,本就不是坐镇后方的皇帝和朝臣应该干涉和指手画脚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定了统军大将,在战事没有结束之前,就应该充分信任,不宜对大将的用兵策略指手画脚,哪怕是战事不利。
只有这样,统兵大将才能一心一意的御敌,而不会被后方的“乱意”所左右。
古往今来,后方干涉,前方兵溃的例子数不胜数,松锦之败就不用说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其实是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听信佞言,撤换凭险据守的潼关守将高仙芝,以哥舒翰代之,哥舒翰到任后主动出击,攻击安禄山,结果被杀了一个大败,潼关失守,长安不保,安史之乱遂不可遏制。如果唐军当年据守潼关,坚不出战,安史之乱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虎头蛇尾,根本形不成气候。
朱慈烺是太子,所以他有底气放弃墙子岭和密云,但如果换了一般的督抚,绝对不敢这么做,这一点,朱慈烺心里非常清楚,也因此,他才想要杀一杀朝中的文官不懂兵事,但却喜欢胡乱攻讦之气,等到下一次他再领兵出征,局面出现波动时,文官们就不敢随意攻讦了。
太子领军是如此,时间长了,其他督抚领兵,自然也会比照。
没有朝臣们的乱谏和攻讦,崇祯帝的脾气说不定就不会那么急躁了。
“殿下,谷中无粮无水,夜晚又奇冷,臣估计建虏残兵最多只能坚持两天,捷报不宜再拖,臣以为,应立刻向陛下呈送!”吴甡深鞠。
……
京师紫禁城。
建虏入塞震动天下,整个大明朝从上到下都动了起来,京畿地区已经进入了准戒严的状态,通州三河等地严守,早晚开关门各推迟和提前一个时辰,官兵们在城头巡防,周边临近地区的百姓纷纷逃进最安全的所在北京城,以至于在短短之内,京师人口就增加了五六十万,从京畿以南,保定山东等地也都是闻风而动,百姓扶老携幼,躲进大城之中……
因为建虏入塞,整个大明都乱了。
所有经济生产生活,全部被打乱,原本就食不果腹的百姓们更加的苦不堪言,到处都是凄惨的景象。
朝堂之上,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对建虏的声讨,对边关的问责,各种各样抵御建虏的方法,都在朝堂上一窝蜂的乍现。
就仿佛是建虏上一次入塞,崇祯十一年的景象重现。
————感谢“最友善积木”,感谢“自然之风、幸福航屌丝、书友20190615112837044”的打赏,谢谢~~
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