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兵派将能有这等效率,其中不乏康宁皇帝忌惮的原因,或许白莲教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危险,报上情形不过臣下的夸大其词,但康宁皇帝并不敢豪赌一场,若是海津卫一破,就连京城众官都会惴惴不安,到时候便会危及他的统治,所以提早摧毁白莲教余孽,是他心中所愿。
海津是座神奇的城池,在被赐名“海津”的同年,永平皇帝派遣将领筑城设卫,一共设三卫,分别为海津卫,海津左卫,海津右卫,每卫满编四千人整,三卫共计一万两千人。
派兵增援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永平皇帝再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海津卫能够以在金字塔巅峰的人物,他的快乐,众人根本想象不到,他比任何人都要怕死,所以不怪他会有这么大的动静。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海津驻兵如此之多,但海津城内除了军事和漕盐衙门外,并未设地方行政官府。直至今日,海津城里也只有三卫指挥使司和漕盐衙门,城内百姓居民一千余户,却是由指挥使司这些军事衙门所管辖。
这个极不合理的官员布置是潜在的弊端,文武有别不只是嘴上说的,更重要的是文臣武将思维的差异性。以武平天下,以文治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若是用武官来治理百姓,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行政官府日常之务便是处理民情,教化民心,若以通俗话语来解释,便是给他们洗脑,让他们将皇帝当做真龙天子,当做天上的使者,当做人间的唯一。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从心底不断认可自己的身份,不会产生任何僭越之心,在对百姓的统治当中,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几乎历代君王都会如此,权势、威压只能让人们ròu_tǐ臣服,而洗涤灵魂却是将他们的思想转变成奴隶下人,永远拜倒在大宁的统治下。
不可否认,或许正是因为海津并没有行政官府的设置,才会给了白莲教可趁之机,使现在的海津成了浑水一潭。
总体来看,海津城并不大,筑城之初城墙周长九里左右,整体结构东西长,南北短,看起来像一把算盘,故海津也有“算盘城”的别称。并不高大的城墙易攻难守,若是换做之前,这是十足的坏消息,不过由现在来看,对钟逸来说并不算坏,甚至有几分有利。
他能做的最坏打算便是城内由白莲教占领,白莲教以此为根基发展,在大军压城时坚守不出。不过由于城墙的弊端,守城并非上上之举,只要配上攻城利器,不出五日,钟逸便可破城而入,收复失地。
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他来说是最后一步,若有可能,钟逸还是想从城内解决此事,清查三卫当中的白莲教,以此来保持大宁军队的纯净。
不过一切都是美好设想,城内的白莲教到底发展到什么地步,钟逸只能逐步盘查,所用之策也只能随机应变。
海津卫城墙最初全由夯土所砌,在永平皇帝那件事之后,海津城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朝廷为了不让心藏反叛之心的人由海津打开局面,便开始将土城墙改建成砖墙的工程,由于工程实在太过浩大,所耗国库甚巨,几代帝王更替,海津城的砖墙工程仍旧没完成。随着大宁统治的深入人心,百姓的安居乐业,朝廷也逐渐放弃了这个工程。
所以如今的海津城只是一座夯土和砖墙合建的小城,城外破旧潦倒,一条丈许的土路弯弯曲曲直通城门,城头并无城楼箭楼,一眼望去光秃秃的,此情此景,众人不禁拿天下之都的京城与之相较,在京城面前,海津卫就如同穷人家的孩子,衣不蔽体,满身污垢。
钟逸骑在马上,远远扫了一眼海津城,不觉舒出一口沧海桑田的感慨之气。
此役想赢并不轻松,一个处理不慎,海津便有可能是钟逸的葬身之地。可与之对应的便是丰厚的赏赐,一旦钟逸完成康宁皇帝交代下的任务,他便可正式踏上官场仕途,这要比积攒功绩快很多,可以令钟逸少走很多弯路。
钟逸停军歇息片刻,在思索之后,钟逸决定命皇上派遣的七百官兵于城外驻扎,而他则领着三百锦衣卫入城。
无论何时,都别让人看到自己的底盘,这也是在钟逸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城门处,海津三卫的指挥使和漕盐衙署官员已早早等候在此,三位指挥使领着各自麾下的将领立着,城门已被兵丁封锁,百姓军民不得出入,远远瞧见钦差团龙大旗猎猎飘扬,众文官武将打起了精神,举步迎上前去。
若以钟逸的身份,他何德何能惊动这些大人物,只是钟逸此行要师出有名,康宁皇帝便将钦差身份授之,这也是想他在海津城内稍加容易一些。在大宁当中,钦差的身份可不简单,是由皇帝亲自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官场当中有一说法,若遇钦差,以圣上之礼相待。当然,这是夸张的言辞,不过从中的的确确能够钦差大臣的重要性,钦差所到之地,无人不敬,钦差所示请求,无人不从。
若有不服者,可替朝廷处决,正是这一权利,令各地官员文武大臣闻风丧胆。康宁皇帝的私心便是想让钟逸利用钦差的身份来谋取便利,令城内官员不敢设有阻碍,钟逸命令,一应全应。
出外迎接钟逸的官员中领头者并不是三位指挥使其一,竟是一名五十出头的文官,钟逸于城门前百丈下马之后,文官走上前躬身行礼,行的却不是跪礼。
喜欢穿越之入赘公子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