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年,10月27日,蓝村镇。
蓝村镇位于大沽河东岸,胶西城以北、落药要塞以南,差不多是两点的中点,不过当初东海商社之所以看中了这里,不是因为这个地理位置,而是为了修路。
是的,修路。
商社全面接管即墨县之后,自然也继承了在即墨县征发徭役的权力。徭役别的事不好干,拿来修路是最合适不过了的,于是统合部就准备把胶西县-即墨县之间的官道整修一下,以方便物资的运输。
但是实地勘察了一遍之后,建设交通部认为原先的官道问题太多,不适合再使用。那条官道比较靠南,接近胶州湾海岸,基本就是从胶西县的大沽河码头一路向东,延伸到墨水河,再沿河修到即墨县城。金亡之后,它年久失修,路况极差,途中许多桥梁已经成了危桥。
这样的道路,以商社现在的技术,修复起来成本极高,一个农闲季不一定修得完。所以建设交通部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北线方案。
旧官道以北,有商人们自发走出的一条路,从即墨城向西延伸到大沽河边的蓝村镇。这条路没什么河流阻碍,即使有,也只是小河,有附近村民修建的小桥,走完一路不用涉水。到了大沽河之后,再搭船前往胶西城,可算是一路畅通。
于是统合部最终拍板,由建设交通部组织人力,按照北线方案,修建一条二车道的夯土路。由于这条路之前走的人多,已经有了道路的雏形,因此修建起来还算容易。他们怕一次集中太多人闹出群体性事件,每村只征召了个位数的人,第一期总共只有二百人,等以后视情况再增加。
不过工地上饭管饱,干得好还能用工分换到粮食、咸鱼、布匹、木器等小商品,因此服役者劳动积极性颇高。口口相传之下,后来竟有不少人主动来服役。建设交通部也乐见其成,主动干活的人不容易闹事,而且发放的奖励本来就是从即墨县的秋税中出的,算是用村民交的税雇佣他们自己,东海人反正不亏,何乐而不为呢?
统合部因修路的事注意到蓝村镇之后,逐渐发现了这里的妙处。
此地离胶西城和落药要塞都很近,算是北部防线和南部防线的连接点,信息和兵力可以在此交汇,又有大沽河天险阻挡,安全度很高,是设立前敌指挥部的好地方。而且大沽河对岸就是未来的胶莱镇,再往西走一段就到了胶水河,目前往新河要塞转运物资就是在西岸卸货再运到胶水河。
如此看来,蓝村西望胶水,东连即墨,南北有大沽河方便的水路交通,简直就是整个胶州的十字路口啊!难怪后来修建的胶济铁路要从这里过呢。
因此,蓝村镇在统合部的待开发地区列表上的排位急速提升,已经排到了青岛地区的前一位。交通部更是把这里视作了根本之地,陆平已经向统合部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在山河防线建成之后,把铁道队的驻地转移到蓝村镇,并且在这里修建一个二十四门的“大型”轮窑,利用大沽河从莱阳县运来煤炭,在蓝村镇就地量产建材,用于支撑周边的建筑和交通需求。他们甚至计划利用轮窑大量烧制石灰,然后将蓝村-即墨的道路升级成三合土路。
就目前商社的技术条件,柏油路仍然是个幻想,水泥路也太贵,只能在关键地带少量铺设。反倒是早期用过的三合土,虽然比水泥差了些,但只要大量制造石灰,再与粘土、砂子混合即可,可以大规模铺设。而且路面效果也不错,经久耐用,不怕风吹雨淋,怎么都比夯土路强多了,成本也不算太高。现在又没几十吨的大货车毁路,寻常人畜车辆绝对承受的住。
而且三合土是一种极好的路基材质,就连后世修路的时候,也常常铺设一层作为基础。现在修三合土路,等到将来技术进步了,只要再铺上一层水泥、精加工石板乃至沥青之类的高级材料,立刻就成了高等级公路,原先的工作一点不浪费,非常合统合部的刁钻胃口。
当然,目前生产力紧张,这样的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蓝村镇上,除了来来回回忙碌的服役村民和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的商人,就是一片片白色的营帐了。
这里是义勇旅下属野战团的临时驻地。野战团是临时编制,根据不同需要会有变动,此时由第一营、保障连、一个骑兵排和一个炮兵连组成。
夏有书正带着士兵们收拾营地,准备起行。这时,去大沽河边装运补给的车队回来了,旁边还跟着几个穿着海军蓝色大衣的人,被门口的卫兵拦住检查证件。他眯眼一看,领头的是海洋部的高川,剩下的不认识,应该是海洋部的水兵,于是不紧不慢上去打了个招呼:“哟,高川,这么早就过来啦?”
这次攻打乳山,本来计划由第一舰队带着海军陆战队自己搞定,不过由于侦察到姜思明仍然在攻打郁州岛,时间还算宽裕,所以军委会为了稳妥起见,决定把义勇旅的野战团也派过去帮忙,来一次陆海联合行动,也是增加一点义勇旅的战斗经验。为了联络方便,义勇旅和第一舰队也互派了联络员,陆军这边出的人是司徐,而海军派来的就是高川。本来预定的计划是等野战团行军到即墨城的时候,高川才过去汇合的,没想到今天他居然主动过来了。
高川也招了招手,一边打量着军营内的场景,一边说道:“这不是来和你们同甘共苦了嘛,顺便学习一些经验。嗯,怎么,你们还是准备把
喜欢1255再铸鼎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