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期抵达的儋州城柔远门的数百名士兵以最快的速度夺下了城门控制权,并且利用乘坐的马车,迅速在城门内架设了一片街垒,还架设了四门便携式三磅陆军炮,炮口便对准了城中直通北部城区的大道。
不得不儋州的守军虽然战斗力很渣,但反应速度仍然是很快的,在柔远门出事仅仅十几分钟之后,便有一支大约两百人左右的队伍急急忙忙地从大道上赶过来增援。然而这支准备不足的援兵在距离攻方设置的街垒还有大约五十米左右,就被密集的子弹给打得当场溃散了。
当指挥这支部队的军官试图重新组织一波攻势的时候,四门炮在街中间的炮位上鸣响。在这种距离上炮手甚至都不用特别去瞄准,每一发炮弹都在对面的明军队伍中撕出了一道长长的血槽。在抛下了大约四十具尸体之后,这一波匆忙赶来救援的明军又以同样的速度逃离了战场。
几乎是在炮声响起的同时,城内的居民都立刻关门闭户,唯恐战事波及自身。而城内的守军则是惶然不知该如何应对是好,因为本城的千户大人已经在刚才的第一波交战中就不幸当场阵亡了。有人认为应该趁着海盗立足未稳,立刻组织反击,夺回城门,才能有固守下去的希望。而有人认为海盗炮火凶猛,根本不可抵挡,当务之急是要派出使者,赶紧向附近州县和府城求援才对。
夺下城门的这支部队并没有急于扩大控制范围,也没有追击逃散的明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先控制住城门,直到大部队入城,才会有其他部队与他们交接这里的防务。
这种战术安排在军方高层看来自然是不算完美,放在另一个时空中完全可以是贻误战机。但放在儋州城夺取战来看,安排这样的战术也是属于无奈之举。
为了尽可能地减夺城战过程中的损失和消耗,军方安排的是出其不意的偷袭战,然而由于大部队登陆地距离儋州城太远,而军方也缺乏足够的机动运输工具,因此大部队只能从海边徒步赶往儋州城,这个时间差是再好的作战计划也难以弥补的缺陷。
不过武装越野这个项目,安南民团军练得也不少,所以对他们来,这10公里越野并不算特别困难的事情,何况为了减轻负担,他们的行装都被减少到了维持基本战斗力的水平,远远比平时训练时的负重要得多。
由钱天敦亲自率领的安南民团军特别勤务连,仅用时70分钟,便从登陆地赶到了儋州柔远门,并且编制内的00余人没有发生掉队脱离的状况。这个特勤连可算是精锐中的精锐了,每一个人都是钱天敦亲自挑选并训练,用他的话来,能够进入这个连队的人,至少要学到自己身上六七成的本事,那才能算是合格。他们赶到的时候,距离先头部队打退明军的第一波反扑不过十来分钟而已。
第二波赶到儋州城的便是民团的其他部队了,这支足足三个营规模的部队,阵势就大得多了,入城之后立刻有部队接管了城门的防御,有部队开始沿着城墙清理仍在参与城防的明军,还有两个连的部队直接绕城而过继续前进,他们的目的地是儋州以西的几处交通要道,在那里配合前期已经潜伏到位的先头部队设立防线,封锁儋州溃兵逃往府城的路线。
而借来的三千安南兵,素质就远远不及钱天敦手下的这些人了。在行军了七八里之后,安南军的队伍就开始逐步脱节了,一部分人因为体力不支而不得不中途停下来休息,这样一来,整支队伍很快就变得七零八落。
负责指挥这支部队的安南军官是由钱天敦直接指名的郑廷,当他看到民团军绝尘而去,而自家的部队行军却如此迟缓的时候,心中也是升起了浓浓的无力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安南国内对己方军队与海汉民团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普遍都是认为主要原因是武器的威力,很多安南军官认为只要能够使用海汉民团的武器,那么双方的战斗力就可以迅速拉近,甚至不分高下。这也是安南近年来一直不惜血本,大量购买海汉制式武器的原因之一。
但像郑廷这样接受过海汉正规军事培训,并且有过几次协同作战经验的新一代军官却很清楚,两者之间的差距远远不止武器装备这一个方面,在战略战术、机动能力、后勤补给,乃至最根本的军队思想建设方面,双方都存在着不的差距。而且海汉的很多做法,并不是可以简单模仿或照搬的。
例如海汉今年新近在民团军中设立了青年团这个新的组织,所有的连级以上作战单位都必须配备一名具备青年团资格的军官作为指挥官的副手,专门负责士兵和基层军官的思想工作。这个配置让很多人都看不懂其作用何在,然而郑廷却很快意识到了他的作用远不止看上去那么简单。
安南护的士兵,平时虽然也会进行忠君爱国的思想灌输,但真打起仗来,多数还是靠着一股血气。而人家海汉民团的兵,那真是为了执委会能够豁出命去,这种洗脑的本事一向是郑廷所羡慕的,而现在海汉人似乎还嫌程度不够,特地又专门设立了一个军
喜欢1627崛起南海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