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伯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从没见他下过一次地,干过一次活。反正家里一有农忙,他总有这事那事得办,都是一家子骨肉至亲,又有谁不知道谁,就从没有指望过他能帮忙。
对于刘万里芒种期间不在家,大家都无二话。
甚至连刘家老俩口都觉得大儿子不在也好,免得农忙起来,还得劳心顾及他。
如是,刘大伯如他所说,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夜里,干热的暖风从南方吹来,麦子仿佛一夕之间就被吹黄了,田地里到处都是起伏的金黄色麦浪,弥漫着成熟的麦香,就到了“芒种忙,麦上场”的时候。
金黄色的麦穗和雪白的麦面,两种炫目的颜色,大概是驱动所有人不惧酷暑辛劳的最大动力。
星月还没影去,将将寅时,也就现代的凌晨三四点,下地的人便要早早起来,囫囵吞两个野菜蒸饼,就赶紧趁太阳还没出来前先把麦子割起。
先弯下腰,再舞起镰刀,左手抓上麦杆往刀口一送,右手把镰刀从麦杆底部一拉,手中的麦就割下来了。
割一茬,往右腿边放一茬,再继续割。
这样一茬又一茬的麦子被割下,从看不见人的清晨开始,到擦黑的夜晚结束。一天下来,安家村的人都好似不知疲惫的机械,只知道反复挥舞镰刀。
在所有的农活中,割麦子应该是最辛苦的活了。
这时的阳光是炙人的烈火,火辣辣直晒在背脊上,草鞋下是地面熏蒸的热气,蒸烤得人似乎都要冒烟了,却只能强忍着继续弯腰割麦。
即使常年做农活的人,开始几天,握镰刀的右手也会很快被磨出一片片血泡。不过最难受的还是腰,仿佛骨头和肉分开了,酸疼得直不起来。
然而,割了一天的麦子,还不是一个头。
麦子要晒,当成捆的麦子被装上车往回拉时,人多也精疲力尽了。村里有耕牛的人家很少,就人拉着木板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走,一不小心就会翻了车,散了一地的麦。
这个时候,往往是最煎熬人的,谁都累了一天,不免心里着火,重新装车时少不得埋怨几句,有时候男女一方说话重了,另一方便不服气,自然就容易吵起来。
是以,最是农忙的时候,田埂上老是有吵架声响起。
刘家就是时常有埋怨和争吵声的人家之一。
有了春耕时女人们的齐下地,这次割麦子更是少不了她们,刘家三个儿媳妇都得下地。
又小辈里,刘青云到底是长子嫡孙,还是有优待,只需负责照看三房家三个小萝头堂弟。其妹刘宝儿是十岁的小娘子了,刘阿婆重男轻女,即便是大儿子之女,这期间也得把一家几口人的伙食操持起来。
刘辰星是讨人嫌的孙女,那就更没资格留在家里,和大半个劳动力的胞兄刘青山一起,也都得下地。
刘青山毕竟才十岁,不能太早弯了背脊,倒不用割麦子,便用牛车托运割下来的麦子往返。
刘阿婆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见割麦子时总有零碎的麦穗落下,刘辰星便被安排背上小背篓,跟在割麦子后面,一一捡落下的麦穗。
安家村里像刘辰星这样捡麦穗的孩子不少,不过大多都在自家地里捡麦穗,只有家里实在不好过又少田的人家,才会到别家的田埂边上拾麦穗,或者跟在别家运麦穗回去晒的木板车后,捡一些掉落的麦穗。
都是一个村的乡邻,又见是妇孺,何况自己也没精力再拾了,干脆就让他们捡就是了,一般都不会多说什么。
刘阿婆看到这些田埂上拾麦穗的小孩,却像是割她肉一样的难受,按她阿婆的性子,这些在自家田埂上拾麦的小孩就是贼,都该一扫帚给挥跑。奈何长子是读书人,还要科举做官,她这样做难免落人口实,一个不好给长子招了霸凌乡亲的恶名,刘老丈绝对饶不了她。
不能赶走这些贼孩子,刘阿婆胸口的恶气出不来,头上还有火辣辣的日头烤得她汗流浃背,腰杆就像断了般直不起来,心头就更是窝火了,见刘辰星又偷懒地直起腰擦汗,立马就恶声恶气地骂道:“成天就知道偷懒!家里的麦穗就要被小贼偷完了!还不赶紧去田埂上捡麦!少了的麦,都从你口粮里扣!”
周边还有其他人的麦田,刘阿婆的嗓门又大,听得一旁的村邻不由皱眉。
不过村子里多是沾亲带故,刘阿婆这左一句“小贼”有一句“偷”,虽是说得难听了,可骂的是自家的孩子,他们倒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这刘二郎家的小女儿就可怜了,正是烈日当空的大中午,他们这些成人都有些遭不住麦地里的温度,何况五岁的小女童?
这个时候,哪家不是让孩子先去树下避暑,毕竟孩子体弱,晒中暑了可如何是好?掉在地上的麦,再是精贵的粮食,也就那一口半口,不值当拿孩子的身体去换。
大家虽没有说什么,可刘老丈还是能感大家谴责的目光,他脸上顿时更加火辣辣的,连忙停下割麦的活,大声喊道:“阿星,这会儿日头烈,都叫你到树下去躲一会儿,怎么又下来了!快上去!”
说完又对邻田的一个田舍翁说,“她阿婆就是嘴硬心软,看这大的日头,阿星又不上去,只好骂了。”
听到刘老丈的解释,她真不知道说什么了。
不过刘辰星也无力计较了。
反正被刘阿婆骂惯了,她早都免疫力,又不伤筋动骨,高兴了就回个嘴,不高兴就权当没听
喜欢寒门凤华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