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察大计结束以后大明的官场可谓焕然一新,不是说从此以后大明就再也没有一个贪官污吏,这当然是不大可能的。这次整顿大明官员最大的改变就是,他们都知道要勤政爱民了,要发展经济了。
这不是所有官员脑子都突然开窍了,而是皇上把他们逼的,这次各地方可都做了报表,不说准不准确,至少各地大概的经济状况朝廷都知道了,皇上可是下了御旨了,三年以后的外察直接就察老百姓的收入,如果没有一点增长,直接革职查办;如果翻不到一倍,也要自动请辞;当然,如果能翻到两倍以上,奖励也是很恐怖的,多翻一倍就多升一级!
要说这些地方官员里面谁最急,当属顺天府的知府了,要知道顺天府可是京城所在地,别的地方还可以掺那么一点假,差不多也就过去了,反正只要有点增长就行了。他这可是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吏部和都察院的官员就在这里生活呢,想掺假,那真的是门都没有。
怎么办呢?原来他一点都不曾关注的经济问题他开始关注了,农民怎么增加收入,这个他知道,《新京报》上都说过了,首辅徐光启大人整理出一套《农政全书》,只要按上面的来,农民的收入至少可以增加两倍,没得说,赶紧让下面的县令一人买一套吧,算办公经费里面。
京城里的百姓怎么增加收入呢?这个问题就比较的头疼了,还好《新京报》又救了他,这两天《新京报》就报道了一则轰动性的消息,盟国葡萄牙竟然一次向大明订购了将近一千万两的军火,而且后续还将有更多订单,为了赶制军火,王恭厂特意分出了一批‘劳模’让他们自己建厂,组织人生产枪械零件,听说利润高的吓人。
这帮人呢?顺天府知府很快就找到了他们,而且开始主动帮他们解决问题:
没厂房?简单啊,所有坊正里正都给本官过来,那里有空置的大宅院出租都给本官报上人,带人家去挑;
人员不够?好办啊,招人的告示会写不,不会写就口述,本官让人帮你们写好,贴的京城到处都是,还怕招不到人吗;
......
没多久,王恭厂的外协加工厂就纷纷建成投产了,这批建成的十个加工厂都是给王恭厂生产枪管的,规模都不是很大,枪管的毛胚他们自己从王恭厂拉过来,做好以后又自己送到王恭厂去,工部也只提供机床,每家都可以配几台钻床、几台车床、几台拉膛线床和一个小锅炉。
至于机床的具体数量则由他们自己考虑,人员也由他们自己招,感觉自己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就多装几台机床,感觉自己能力有限的就少装几台机床,只要能生产出合格的枪管就行了,至于产量,也由他们自己把握,反正做的多就赚的多,这些可都是劳模,不信他们不拼命干。
经过几天试生产之后,宋应星统计了一下,一天就算是产量最少的厂子也能加工出最少一百根合格的步枪枪管,产量最高的一天差不多能加工出两百跟合格的步枪枪管,这样算下来,王恭厂的火枪产量最少可以提升到月产四万把,加班加点的话,月产五万把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利润高的吓人也不是假的,一根步枪枪管加工费就是二两,一根手枪枪管的加工费也有一两,也就是说他们每家一天最少也能有二百两的毛收入,最多的一天甚至有五百两的毛收入,平均下来每家一个月差不多能收入一万两!顺天府知府可不管他们花多少成本,又要发多少工钱,这毛收入就是纯经济增长,不管他们发给谁,反正最后是要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
不过这点收入平均到京城上百万百姓身上好像也没多少,还离收入翻倍还差的远呢,还好,这外协加工厂的事情刚忙完《新京报》又出新消息了,工部研制了一批民用机械,有什么飞梭织布机、蒸汽印刷机、蒸汽制粉机、蒸汽纺纱机......,各种机械能生产什么东西也做了详细的描述,而且这些东西日兴隆商号都以高于成本价两倍以上收购,自己有钱的可以马上向工部去订购机器,自己没钱的也可以向日兴隆商号借钱订购机器,只要有人担保就行了,工部产能有限,欲购从速!
工部暂且不去说他,日兴隆商号那名气,他说收购那绝对是真的,人家本来就是做生意的,收购廉价产品再卖出去,再正常不过了,这事绝对能赚钱。
这下顺天府知府又下命令了,每个里正至少担保一家,每个坊正最少担保两家,一个月内必须帮忙把厂子办起来,没地方就帮他们找地方,没人就帮他们招人,总之必须把厂子办起来,谁办不起来谁滚蛋,这么简单个事情都办不好,要你何用!
这下整个京城又掀起了一股建厂的狂潮,整个京城可有二十多个街坊,里正不下一百,不算本身就想建厂的,光顺天府下的指标就有将近一百五十家,顺天府知府为了保住乌纱也是拼了,谁敢偷懒让他保不住乌纱,他就先摘了谁的乌纱,反正就是一个字,给本官使劲建厂!
建厂建厂,不光京城在建厂,整个大明各地都在建厂,工部更是在东大营建了一个巨大的机械厂,专门生产民用机械,由工部左侍郎王徵亲自挂帅,带着一百多名火器学院的学生,招了几千工人可劲的造,一个月起码能造出民用机械上万台,就按每台一百两算,那一个月也是上十万两,正好东大营也属于顺天府,白得这么巨大个经济增长点,把个顺
喜欢大明军工帝国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