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在明朝时期指的是辽东都指挥使司,也就是大明九边重镇里的辽东镇,隶属于山东宣承布政司,是明朝最大的军事重镇,辖区面积只比现在的辽宁略小一点。
军镇是明朝独有的地方行政单位,是为抵御元蒙的反攻而设立起来的边防区域,在军镇里几乎没有县、府、州等行政单位,大部分都是卫所。像辽东镇就由二十五个卫所和两个州组成,一个卫所管辖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
这次兵变发生的地方宁远卫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那么为什么辽东巡抚和辽东总兵都窝在这么个小县城里面呢?皆因自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开始,建州女真也就是后金全面进攻辽东镇,到崇正元年,整个辽东几乎全部失守,只留下从山海关-宁远-锦州这一块狭小的地区作为最后的堡垒,来抵御后金的入侵,这就是有名的宁锦防线。
要知道过了山海关那可就是北直隶京师地界了,宁锦防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一听说宁远兵变,整个大明朝廷都震惊了,这简直是自毁长城啊,宁锦防线一失,后金的铁骑便可长驱直入,一直冲到京城!
孙承宗自然知道宁锦防线的重要性,他匆匆的招来三军营提督袁可立和兵部左侍郎袁崇焕,然后便领着一千多锦衣卫亲军出发了。
京城到山海关差不多有一千里,王之臣原本以为朝廷的钦差大臣起码要走上十天半个月才会到,却不曾想碰上了孙承宗这个猛人,只带了一千亲卫一路打马狂奔,三天就冲到了山海卫驻地!
王之臣正组织一帮亲信掩盖罪证,制造假象呢,这行动刚刚开始就被孙承宗逮了个正着。于是,一个巨大的贪腐集团呈现在孙承宗的面前,饶是他见惯了大风大浪也被这帮人的贪婪给吓了一跳!
他们不但克扣粮饷还吃空额、以次充好、走私贩卖违禁物品等等等等,总之,凡是能捞钱的,他们都干,就是不好好整军备战!
这毕自肃就是因为太清廉了,所以被他们排挤在外,本来王之臣是不打算克扣宁远卫的粮饷的,因为宁远卫总共才不到五万人马,他报上去的却是十万,就算粮饷全给他们发了,还有一半的空饷进了他的腰包!奈何这次朝廷对阉党的清理来的太彻底,他这种依附阉党爬上来的官员也是清理对象,他不得不耗费钱财上下打点。
这钱财耗费的多了,他就开始心疼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饷银全扣下了,光发粮草,反正又没打仗,一天到晚闲着,能让你们吃饱已经不错了!
他想着反正上面有人兜着,应该不会出事,却没想到上面是兜住了,下面却没兜住,宁远卫竟然集体闹事了,毕自肃这货竟然自杀了!
王之臣本来就是那种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他知道被孙承宗逮住了自己是躲不掉了,干脆老实交代,争取给个痛快,竹筒倒豆子,把他克扣粮饷、行贿受贿的事情全交待了。
这下他是痛快了,孙承宗却不痛快了,东林党的骨干竟然被这货腐蚀了将近一半!这要是捅出去,东林党岂不是臭名远扬!
孙承宗此刻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如实上报,那东林党的清誉就全毁了,要么隐瞒不报,那他个人的清誉就毁了,也许别人不会知道,但他自己心里清楚啊!
按他的行事作风,如果不是涉及到东林党,哪怕是天他都敢捅个窟窿。但一涉及到东林党他就犹豫了,叶向高、**星、高攀龙、杨链、左光斗等等,一个个东林党领袖的音容笑貌浮现在他的脑海,如果把事情捅出去,这些铁骨铮铮、清廉无比的东林党领袖历史又将怎样评价?
最后,孙承宗痛苦的选择了隐瞒不报,他咬牙切齿的对王之臣宣判道:“把你手下涉嫌贪腐的官吏全给我列出来,把拖欠的饷银全给我补齐了,我饶你不死!”
王之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落在孙承宗手里绝对是死定了,能争取个痛快就算不错了,只要不凌迟处死,他都是可以接受的,却不曾想自己竟然还有活路!
他并不是那种愚笨之人,脑子里面略微一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孙承宗也是东林党人啊,而且还是东林党的领袖,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他这是给东林党遮羞呢!
有了这个认知,他自然是积极配合,凡是参与贪腐的,他一个不拉,全都交待了。拖欠的饷银问题也不是很大,光他们吃的空饷就是饷银的两三倍,花是花掉了一大半,剩下的补齐拖欠的饷银还是够了的。
于是,王之臣被罢免蓟辽督师兼辽东经略的职位,由袁可立接任,袁崇焕被重新任命为辽东巡抚。至于宁远的兵变,有了银子那还有什么不好处理的,先把带头闹事的咔嚓咯,再把拖欠的饷银发咯,还有谁敢闹事?又有谁还会无聊的想寻死!
平定了宁远兵变之后,孙承宗又定下了全辽攻略,总结起来就四条:
第一,练兵,现在整个宁锦防线实际兵力不到十五万,空额空饷的超过一半,他在当地军户中将空额人员招满,命人日夜操练,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第二,筑城,宁锦防线各卫所驻地全部加固,修成一个个战斗堡垒,全部变成难啃的硬骨头,让后金的铁骑无从下嘴。
第三,屯田,鼓励当地军户开荒屯田,由朝廷提供种苗,减轻税赋,能保证驻军粮草供应就好,如果不能保证也没关系,主要是要让他们种,这些田可都是他们自己的,后金来了
喜欢大明军工帝国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