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很高兴自己的医术终于能派上用场。她回家和沈母一商议,便决定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的桌子,每日定时坐在那,给来看病的人问诊,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也两个时辰,偶尔人多的时候,会推迟,人少的时候,则帮沈母干干家务,毕竟也不是日日都有人生病的。
从第二天开始,沈雅家院外就门庭若市,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一个上午,她都没时间休息。
她给村里人出诊,每次都是十文钱一次,上门问诊会贵一些,十五文,这个价钱,比起之前那个李大夫,五十文一次,要便宜很多,又加上她的医术确实高明,很多镇上的大夫治不了的病,她都能医治,久而久之,沈雅的名声越传越远,连镇子上的大户人家,都会专门派人上门找沈雅看病,不过那时候,沈雅的诊费会收的贵一些,一两银子,若是看哪个富贵人家不顺眼,诊费收的更贵,五两银子。
可即便如此,那些镇上的大户人家,也趋之若鹜,花钱花的心甘情愿,毕竟钱再多,人要是没了,那些钱还有什么用,只要人能治好,花再多钱也无所谓?
沈雅是隔了三日后,才去镇上找那老头子的。
她那日从镇上回来,当晚便默写了一篇黄帝内经出来,写完了放在桌上,被回来的沈琰看到了,大呼这文章写的奇,写的妙。沈雅心说难道他也懂医术,屁颠屁颠跑过去问他,结果他给她扯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沈雅完全听不懂,不过有些名词倒是听得耳熟。
那天沈雅带着篇文章去镇上找那老头,竟然听那伙计说,老头有急事,回京了,气的沈雅差点当场暴走,伙计连赔了好几声不是,才消了沈雅的怒火。
不过,她好歹也从那伙计那里套出了一点消息,那老头据说是京里的名医,轻易不给人看病,三个月前,老头云游四海到了这里,便在陆家镇的和善堂当起了甩手掌柜,整天只知道四处游玩,完全不理和善堂的事物,还好和善堂还有一位管家,处理这个分店事物,不然真不知道这个药铺会开成什么样。
那伙计心里也很疑惑,也不知道那老头是如何认识这和善堂的大东家,居然随随便便就把一家和善堂给他管,而且那和善堂的管家,对那老头十分的敬重。
看来,那老头有点来头。沈雅听完那伙计的话,心里暗暗想。
见老头走了,她也没多留,打了声招呼便回去了,只可惜了她花了半个时辰默写的黄帝内经。
日子一天天过去,每日里沈雅除了问诊,便是上后山采药。她发现,陆家村的后山的那片林子,简直就是一个宝库,不但动物多,各种珍稀植物也不少,她哪怕只在林子的边缘处,也能采到不少好药。
余下的时间,她会把采好的药按照比例,制成各种有效的丸药,有解毒的药,有治病的药,还有几枚用来防身的药。
每日晚上,沈雅都会兴奋地与沈母坐在灯光下,数一天赚下来的银子,数完了,就会宝贝兮兮地将它藏在床底下的一口瓮里,然后把瓮藏在床底下的一个洞里。等瓮里的铜板一多,她就会将它们串起来,拿到镇上换成银子。
沈母每次见沈雅抱着银子一脸偷笑的模样,就会笑话她是个财迷。不过沈雅每次都会嘟着嘴狡辩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不知不觉,她也存了二十多两银子了,这么多钱,在陆家村,也算个小富婆了。
村里人因为她治好了他们的病,对她都非常感激,时常隔三差五的就会有人送东西给她们,有时候是一篮子j-i蛋,有时候是一箩筐蔬菜,有时候是鱼,所以沈雅家常常不需要去买菜,就能吃到各种新鲜的菜,加上沈雅的手艺又好,把一家人养的个个白白胖胖的。当然,说胖也有些夸张,沈琰正是长身体的时刻,只往高里长,不往横里长,蹭蹭蹭地,才几个月,就又长高了不少,加上近日参加乡试,每日里读书都读到很晚,念书费脑子,想长胖也不容易。
喜欢名门贵医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