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逾道:“《正趣经》是对大衍之数的一种解释。”
“大衍”出自《周易》,有说大通太,衍通演,大衍即是推演天地万物。若通晓此道,便如《周易》所言,“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习武之人所选的道各有不同,但归根究底,世间所有能修行成为宗师的法门都是对大衍之数的解释。
天地间存在至高之道,世人试图给出的任何解释都有谬误,只能窥到大道粗浅的演化规律。但能窥到大道的表象,便能成为宗师。成为宗师之后,能感应天地间种种变化,才能对大道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种武功心法再高明,传承百年,凭借它成为宗师的也不过一、二人。乐氏却凭借《正趣经》屡出宗师,因此《正趣经》被认为是最接近大道的心法。
每一代乐氏子孙都以数十年修习《正趣经》,乐羡鱼成为宗师之前,对这心法的领悟自以为有十之五、六,成为宗师后才惊觉仅有十之三、四。至逝世时,竟连十分之一都不敢说懂得。
乐逾只在这一处太虚境中与乐游原论道,不知晨昏时日,如若几十天,又如万般玄机,无穷妙法,辩得唇干口燥,争锋相对,所度过的时辰仅在闪电一闪,火光一亮的弹指间。
乐逾将二十余年来所悟所知全盘倾倒出来,乐游原若有所得。两人一时无话,乐游原道:“我现身前,你心境动摇,险些连这太虚境也维系不住。”
乐逾道:“如你所言,我与你既然在我用心念造就的太虚幻境内,为何之前我会见到旁人。”乐游原笑道:“那个‘旁人’是个美人,又是你的眼中人,意中人,心中人,你心心念念俱是他,他怎么能不来你心境中扰你?”
乐逾沉默,道:“我如何可以不想他。”
乐游原笑道:“你不是已经做到了?”
那岸边相望不相亲,明明愿为了他蹈海自沉,蹈入情天恨海赴死,却只身离去了,留美人在云端泣。
乐逾一瞬间如有千万念,乐游原身影渐淡渐散,太虚境漂浮起来,万物如云如雾,围绕着他,又被风扫尽。
周遭清寒弥漫,他盘膝坐在石台上,面前一面玉璧,刻满涂朱砂的篆书,正是当年乐游原留下《正趣经》的地方。
这山洞中空,宽十丈见方,高两丈,云母为墙,无床无椅,仅有一张石台。两侧花盆中栽着几簇灵芝,有如仙家洞府。
他推开石门出去,外间腊梅盛开,已是岁尾,蓬莱岛上小雪初停。亭台楼阁,花枝松顶,都是一层积雪的白。一个小童捧一只瓶子,裹成个喜庆的粽子,清晨睡眼朦胧来折梅花,见他站在林中便是一激灵,叫道:“岛主出关了!岛主出关了!”却见高大的黑衣男人一笑,在小童头顶一拍,如一只鹰般疾飞不见了。
----
致力于做一个不啰嗦的楼主,还是频繁啰嗦,不想看的gn可以跳过。
祖先认为世间不应有君主,却辅佐千古一帝建立基业,功成身退,早已看到兔死狗烹的结局,退居海岛,发展海上贸易,坚持一夫一妻制,他仿佛忽然出现在这个世界里,自称来自一个小渔村,但是小渔村不存在于任何地图上。那个渔村名叫,深圳。所以他就是穿过来的。
祖先是一个反对强权的人,同时是一个男性女权主义者。他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超前的理念也注定得不到任何共鸣。
他从201x年穿回一个古代社会,是岛主的祖先。但是在201x年的世界,他是岛主的儿子,也就是蛾子的后代,岛主反而成了他的祖先。类似逻辑是:
乐游原(穿越后)——许多代——岛主——到了201x年——乐游原(穿越前)
这是一个悖论,没有祖先就不会有岛主,没有岛主也不会有祖先,像一个圆环首尾相连。但是这个设定在文中不会拓展延伸,也不影响大的情节。
而另一个悖论是,岛主的正趣经来自乐游原,而岛主在二十八岁的时候把正趣经交给二十八岁的乐游原,那么乐游原二十年后,五十岁时留下的正趣经是不是来自于岛主?
所以说正趣经究竟哪来的?
另外关于大宗师的问题,有姑娘没搞懂,那么我总结一下:
第一,断天君算出有大宗师,大宗师不在现在的四位宗师中(岛主娘已经死了)
第二,大宗师在现在的小宗师中
第三,谈崖刀和北汉舒国师,还有世外高人某大师都认为大宗师只可能是岛主和瑶光中的一个
第四,lz说过岛主没成为大宗师
所以岛主的儿子之类的,现在不是小宗师的都没成为大宗师的可能,什么没出世或是小孩子都不可能。
第52章
雪色连天,云生结海楼内燃着暖炉。日光照在桌上,纸是澄光宣,墨也是松烟墨,一个英俊沉稳的男人正坐悬腕。辜薪池写下几行,一股寒香自身后袭来,一枝腊梅探到眼前,撩了一撩,花枝抖动,一个醇厚男声不疾不徐道:“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乐逾站在窗边,将几枝折来的长而劲的腊梅递给他。踏雪折梅,归来相赠,仍是一身黑衣,戾气没有完全消解,却终于有了几分离岛前的样子。
辜薪池虽然不习武功,也看惯各家秘籍,“道”之一字,到高深处,文武都是相通的。他见
喜欢黄金万两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