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土暖气 ...
一阵一阵的秋雨过后,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冷,晴天还好,下雨的时候简直还不如冬天,冬天晴的时候太阳晒一晒也是暖洋洋的,现在却是阴冷到骨头里。
北方人更不能抗冷,冬天早早就通上暖气了,陈进开始支撑不住了,就算他能坚持,他的酱油也不能坚持,问刘爹:“爹,咱们冬天怎么取暖?”
“烧炭盆,山上每年都有枯死的树,伐下来在炭盆里烧,烧水取暖一起,还有人自己烧木炭卖到城里,达官贵人有烧一种黑色石头的,后来死过人,也就少用了。”
陈进觉得自己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吃的不适应,好歹有原料可以做,现在居然连个取暖都要靠小小的火盆,可以预见以后还会碰到更多更多不适应的情况,前途一片惨淡。
看见儿子脸上一片灰暗,刘爹忙说道:“阿进你若怕冷,今年多拖几棵树回来。”
“不用了,爹,炭盆取暖不安全,咱们点炉子吧。”
“炉子?”刘爹有点发怔。
“嗯,就是小灶,比较细,点着火之后通过烟囱把烟引到外面,也是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烧水,比炭盆更好。”
刘爹点头同意,事实证明,陈进总是对的。
陈进趁雨停了几天,就忙忙活活地开工了。这里人家住的房子都是土房土墙,谁家要是有半截砖墙,那就是家底殷实的象征,屋顶上是顺好的麦秸,家家都备着土坯,即使没有,也有制土坯的模子。
陈进和刘爹一起做了一院子的土坯,也不知道要用到多少,多做一点没有错。等干透了,就可以砌暖包。暖包砌在刘爹的房子里,全部用土坯,还用泥巴把所有的边边角角仔细地抹了一边,万一露烟可就不好了,泥烟囱通到房檐下的洞,让烟可以冒出去。
炉子因为没有炉条,还特地等到赶集的时候到铁匠铺订购了十根40厘米长的细铁棍,每两厘米一根连成一排,用三根铁棍横着固定住,又买了一个铁圆盘当炉盖子。这一次不用土坯,直接找了各种形状的石头,好歹凑了个炉子的形状,炉条也放好位置,用泥巴把炉子里面抹成圆形,外面也结结实实糊满泥,墙上凿洞,炉子后面的空洞正对着墙洞,墙洞另一边就是暖包了。把所有的可能露烟的地方都再三抹泥,简易的土暖气就做好了。
陈进和老爹一起试了试,虽然外表比较丑,还是比较好用的,点了一天的炉子,让泥干得更快一些。刘爹让陈进也搬到东房里住,冬天更暖和,没想到还没等陈进说话,周大夫就先反对,陈进奇怪,身为现代人要求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很正常,所以自己本来就是要拒绝的,想不通周大夫在急什么,懒得理他,最近一段时间周大夫精神状态很不好,要不是没有精神科,陈进老早就想让他看看去了。
婉拒了刘爹的建议,陈进回了自己的房间,看看崭新的喧腾腾的被褥,陈进想要是有土炕就好了,冬天舒舒服服窝在炕上,吃个瓜子喝个热茶,幸福日子。可惜,土炕冬天虽好,夏天却容易招虫子,有坏处有好处,仔细考虑还是放弃。
秋雨绵绵,既上不了山也下不了河,村人们开始串门,你家来他家去,聊聊今年的收成明年的年景,妇女们凑到一起纳鞋底做衣服,顺便八卦一下各家的私事,说说儿女的亲事,年轻人们更愿意凑到一起,说说话也好讲讲故事也好。
有不少人到了刘爹家,看见他们的炉子,好奇地问问,看看,再惊叹一番,邀请陈进也给自己家做一个,于是陈进又忙碌了起来,并不需要他亲手做,只是将需要准备的东西说一下,指导该怎么垒,有什么注意事项,渐渐地,就有人再去指导别人,过了一个月,冬天正式到来时,全村都用上了炉子。
伴着一场小雪,冬天正式到了。
陈进因为酱油的缘故,早早就开始取暖,过了近两个月了,刘爹每天就搅动一两次,每次打开屋里都弥漫着味道,开始的霉味之后渐渐变得鲜香,虽然气味并不浓郁。陈进看一下,发现颜色已经变成褐色了,应该可以用了,可能发酵还不完全,可陈进实在抵制不了诱惑,决定取出三分之一坛榨成酱油。用布子把渣滓过滤,液体呈浅褐色,陈进知道是发酵不好的原因,不过实在没有办法,季节不对,酱油发酵需要暴晒,需要比较高的温度,想要好酱油,只能等明年了,如今将就将就吧。
忙忙碌碌到中午,做出酱油后,陈进做的第一个菜是干煸白菜。
自己榨的豆油,花生种得比黄豆还少,要省着用,烧到八成熟,把八角花椒放进去,等散发出香味的时候捞出来不用,大火烧到油直冒青烟时,白菜帮放进去,大火翻炒,再放进菜叶,炒到略有些焦,盛出来,再热油,放干辣椒蒜姜末爆香,加酱油盐和红糖(白糖太贵了),白菜倒回去翻炒几下出锅。没有味精鸡精,但味道还可以,周大夫和刘爹已经端正坐在饭桌旁,陈进一手端菜,一手端窝头,放到饭桌上,刚要回身关屋门,就看见大门口站了一个小朋友。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看评的时候,竟然看见了一个“口”,激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看文看到“口”的时候把所有知道的敏感词通通替换一遍,直到找到合适的,越是难找,就越开心。
还有关于秀秀的问题,我只能说,陈进不是圣母,如果她不来招惹,那就当她是乱吠好了,要是惹到陈进头上,等
喜欢穿越之后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