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啊,怎么都对。”
“别怪我们多嘴,你爸就跟石头人似的,我们可替你着急。年纪不小了,该找个好姑娘了。”
文熙虚虚地赶着他们:“知道,知道,各位叔叔阿姨,锻炼好了赶紧回家吃早饭。”
一行人笑闹着刚走开,班车就来了。文熙固定坐中间车门后第一排靠窗的座位。车子驶离,自家那个小区就被抛在身后。
当初妈妈离开时,是否也会生出过这份惆怅。
路过文雅的服装店时,店门还是关的。一般要到九点半,新来的店员才会过来打开卷闸门。结婚之前,文雅回到这个城市开了家服装店,经过七八年打拼,生意还不错。小本生意,不决心做大,服装店基本上都是她自己打理。去年忙不过时,才请了一个女孩。
车子继续往前行驶,在他呆呆望着街道两头热闹的早餐摊时,一股鸡蛋卷饼的香味混合着蔷薇香水的气味袭来,他才注意到,胡若妍已经坐到了身边。
“要不要?”
“我吃过了。”
有人说:“你一个大小姐,天天吃地摊上的东西,未免凄惨了点。”
“我爸我妈只不负责任地生了我,到底怎么养大的,估计他们自己都不清楚。”
胡若妍是典型的高干子弟。爸爸是本市的教育局局长,妈妈是大学教授,平时工作都很忙,妈妈在做家务方面又缺乏热情,导致她在外面吃什么都很香。
身后的李辰“切——”一声,本意是冲文熙:女神给你搭腔还一副高冷样!但若妍错误地以为他在针对自己,就朝后面飞了一个反击的眼色。
李辰不吱声。他暗恋若妍很久了,但她眼里偏偏只有宋文熙。他望着文熙的后脑勺,想不出这人哪里好了?除了一副好相貌,平时仗着主编宠爱,高傲自满,目中无人。尤其在面对胡若妍的殷勤时,一直不冷不热,不咸不淡,而她仍旧热忱不减。真是个傻女人!
车子驶过一个巷子口,文熙的思绪又被勾起来。当年,姐姐在准备打工之前,曾带他来这里吃过馄饨。
小巷口有一家卖馄饨的。九岁的他被姐姐拉着进了这家小店。坐下来,环顾四周。透过腾腾的蒸汽,看到一个跟他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坐在对面桌子那里。双手,安静地不发一语,像在等人。
现在回想起来,姐姐那时怀揣心事,所以才一改往日脾气,一个劲地把自己碗里的馄饨往他碗里舀,可当时文熙的注意力却不在姐姐身上。
他端着勺子,透过馄饨上氤氲上升的水汽,偷偷注视着那个长相干净的男孩。他有点好奇,想知道他为什么独自一人坐在这里?没有爸爸妈妈吗?
男孩神情落寞,但穿着比较讲究。初春的晚上还有些寒意,他穿着一件格子呢外套,扣子一颗一颗扣得相当周正,只露出里面棕色的毛衣圆领。
他看着他的时候,对面的男孩察觉似的看过来。文熙眼眸一低,慌忙装作咬馄饨。
快吃完时,一个打扮精练的女人出现在店门口。玻璃门被拉开,没听见彼此呼唤的声音,只看到那男孩默默站起来,,又从座位上抱起一个黑色琴袋,看形状像小提琴。
文熙猜是他妈妈,但两人都没说话,男孩只是跟着女人出了门。女人打开拉门的时候,男孩回头朝文熙望了一眼……
不知道为什么,除了妈妈,那个男孩是文熙经常会想起的人。一个陌生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怎么会在他心里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自己都不明白。可能是那男孩身上有浓浓的孤单气息。孤独的人,总能迅速感知周围磁场,一旦触到类似的人,就会把自己的心理转嫁,从而产生惺惺相惜的情愫。
也许是错觉,一种心灵上的海市蜃楼。
十五年过去了,那男孩应该长成自己这么大了吧。都说人生何处不相逢,可当时明月照过的人和事,如今又在哪里?有些人,路过,彼此对视上一眼,复又淹没在茫茫人海中,走向各自的人生轨迹,从此再不会相见。
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种稀微的概率,既让人惊诧又让人凄惶。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新文,更两章是必须的哈。
第3章 第三章
宋文熙坐在副驾驶座上,一言不发地望着车窗外。临近六月的街道,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窗玻璃,已有些灼人的温度。
李辰开着车,不满地瞥他一眼。
根据上周的例会,今天要去采访富强集团的董事长。说到这,不得不提下《生活》的改革措施。现在纸媒快成了鸡肋行业,广告载体形式多样,以前光凭广告收入就能让编辑记者衣食无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本生活类杂志,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正变得可有可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先许多餐饮、美容的业主纷纷转投其它宣传渠道,再不改革,大伙只能等着喝西北风。
于是,经过上层惨烈的脑细胞斗争,终于决定增加新版面。这个可能拯救杂志社于危困之中的措施,就是《人物专栏》。专门采访本市名流,包括演员、书画家、文人和企业家。当然,侧重点在企业家。主编说,一来,这些人通常有很强的商业宣传意识,愿意通过这种形式增进消费者的认知度;二来,纸媒广告的费用对这类人来说,基本不算什么,用一两顿饭钱混个脸熟,何乐而不为。
而至于责任编辑,当然少不了主编欣赏的宋文熙。他跟另外一个编辑
喜欢落花时节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