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长安,天子手持军报,嘴角缓缓勾起。随后放声狂笑:“朕要看看。那个被称呼为猛虎战将还能捣弄出什么!”
当然,林斌绝不会知道自己这支军队成了一支被人拿来当实验性质武装,他满心欢喜装备已经全数运达,开始了紧张整军动作,浩大的战鼓在得到示意后被震耳欲聋的敲响了起来。
召集令一发,无论在做什么事,士卒必须在战鼓声停歇之前到达校场进行集结,大约一刻钟,校场站满了待命的士卒。校场点兵最是让人感到热血沸腾。听那战鼓浩浩,看那士卒全身武装列列,肃杀之气能够吓坏胆小者。
林斌有几个计划需要在装备运来后才能执行,其中就是整备出一支铁甲骑军,这也是为什么要制造马甲的原因。在与游牧民族作战中,林斌发现游牧民族善射,麾下士卒大多是死伤于弓箭。要对付善射的游牧民族必然需要射程比游牧民族
兵,还要有一支身穿铠甲用来冲阵的骑军。汉国条件胄不成问题,而有了甲冑的保护能减低箭矢杀伤力。这样的一支军队在野战中必然能够拥有压倒性的战力优势。
当然,让林斌比较迷惑不解是,汉军骑士几乎全有穿戴甲冑,那为什么汉军在野战中一直败多胜少呢?他想,或许还是因为战术的运用问题,现在的汉军在作战中大部份都像北军那般。每次都不是寻找战机主动发起攻击,而是习惯先布防以静制动,在作战中寻找进攻方的弱点来进行反击。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息率军作战那一场,李息就和其他汉国将领一样,先是布了一个防御的阵型,让游牧民族率先发动攻击,意图用防御手段来消耗敌军的兵力,再进行见招拆招的对抗。虽说有拖时间成份在内,但现在的汉军将领作战技巧真的很死板。还是以中原内战的战术来对付游牧民族的军队。中原内战各国的主战兵种都是步军,而游牧民族的主战兵种是骑军,用对付步军的战术来对付骑军,焉能不败多胜少?
林斌的兵员少经不起折腾,所以想要更多的甲冑来装备自己的士卒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他试探了几次,得出汉国真的愿意大力支持自己整军的事实,怎么能不乘机多要一些好处?
按照林斌设想,如果想要与善射的游牧民族作战,必然不能缺少一支防御能力强军队,铁甲骑军的存在不但能威慑那些小部落,还能在与游牧民族大军正面作战的时候发挥重要的冲锋陷阵作用。
而林斌现在恰恰需要的就是一支能够冲锋陷阵的骑军,他现在的目的不是长途奔袭,更加不是深入打击,根据他的猜测,在开春之后由于天气的转变,所要进行的应该都是一些突破战,他必须要有一支防护力强的骑军在草原上和游牧民族展开高强度的厮杀。
就现在很多人的认知,现在的骑兵作战的方式是以冲撞为主,特别是游牧民族与汉军作战时更是喜欢用野蛮的骑兵冲撞来对付以步军为主力的汉军,现在的作战压根就没有什么机动性这个说法,那也就是说骑兵的冲撞能力所代表的就是一支骑兵军队的战斗能力。林斌还没有见过什么骑军比铁甲骑兵拥有更蛮横的冲撞力,所以铁甲虎骑也就顺应而生了。
林斌站立于城楼之上看着下面的部曲领取甲冑,胸中满是豪情壮志,离开春不过二十三天,在这二十三天里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利用实战锻炼自己的军队,而首重锻炼的就是刚刚整编的虎骑!
虎骑装备马甲,也就是马的铠甲,简单说就是马的护身衣服,细细说,它由两个字构成‘马和甲’,主要由铆钉、牛筋等锻成。
林斌和考工令、治匠联合设计出来的马甲只保护了战马的马首、颈部、前胯部、腹部、马臀部,马甲的这些方锻有甲片,而其它不甚重要的部位则是以皮制护具代替,所以取名为‘革制马甲’全重不过六十斤,连带鱼鳞甲和七尺之躯的骑士在内,战马负重不过两百余斤,上马时骑士可以互相帮托,所以不会太影响机动性。
宋朝前期就有这样的甲骑军队,连人带甲负重也是两百斤左右,但是后来因为马的品种不良,加之没有足够的育马基,战马得不到补充,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宋朝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方案都很强,实在可惜!
林斌现在不缺马,唯独缺人,所以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严格的甄选过后虎骑全军不过一千人。
虎骑骑士在攀爬上马背后会将双腿套进皮制的护具里面,这样能保护双腿。众所周知骑士受到严重威胁的并不完全是上身,双腿所受到的威胁其实比上身多,因为骑士的视野一般是在上面,下面基本不会去注意,所以在作战中大腿其实是最容易被砍断的人体部位。有了马甲不但使大腿得到了保护,还能踏在隐藏在马甲内骧里的马镫上。
而豹骑则没有那么多的严格限制,相对于虎骑的高要求豹骑的构成简单了许多,豹骑的作用不是被用来正面突破,而是重视迂回打击能力,所以以轻便为主,人数为三千。
林斌转头看向后面的各部军官,很明显看到以情水为首北军的军官,他们皆是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林斌再看到刘和刘奕翠结伴而来时,笑问:“这种样式的甲冑和马甲在一个月后就会出现在长安吧?
喜欢强汉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