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曾经是影响了亿万人生活的交通工具,**十年的中国,在汽车摩托车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不比现在的手机普及率低。王韬前世小时候家里四口人就有四辆自行车,后来待他大学毕业一辆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两辆电动车。
自行车的构造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里面牵扯到的工艺和原料,不说别的,单就是橡胶轮胎现在的大明朝就没有。刹车装置就更不用说了,不过王韬曾经骑过老式的自行车,脚蹬往后就是刹车,不过现在的大明想做出来链条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王韬选择的自行车是老式的儿童三轮车的样式,脚蹬和前轮的轴承连在一起。
马车发明了已经几千年了,对于轴承的制作也很成熟,当然这都是木制的轴承。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也经过了千余年的使用,技术是成熟的,模型的要求当然更没有那么高。
当朱由校看着王韬把一个个的部件组装到一起最后拼装成一个自行车的时候,然后双手模拟双脚蹬着自行车模型向前走的时候,他也能想到这个东西确实节省人力。
“王师傅这车具的制作确实巧妙,只是人骑在上面不会摔倒么?”朱由校先是夸赞了一番,然后质疑道。
“不会的,这车子骑起来就不会倒。”王韬也不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不会跌倒,空气动力学什么的太复杂了,别说他不懂,就算懂估计说给朱由校,他也听不明白。
“单人骑行只是最简单的应用,如果在后面加上一个双轮车厢,也可以拉一些重量不大的货物,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王韬不想继续和朱由校说它为什么不倒,转而说起了其他的用途。
朱由校听王韬这么一说,瞬间就忘了这车为什么不倒了,王韬说的如果能实现,真的可以解放很大的人力物力,他也终于明白了王韬所说的木器活怎么与黎民百姓相关了。
“这果然是神仙手段啊,王师傅要造这么一辆车子得花多长时间?”朱由校问起了自行车的生产周期。
“如果是三两个匠师来做恐怕十来天也做不出一辆,可是如果是二三十个匠师来做,一天能做两三辆。把这个车子各个部件分给不同的匠师来做,所有的部件尺寸统一,最后安装就可以了。”其实分工协作中国自古有之,秦朝统一六国,标准化的生产兵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如此,朕就调集一批匠师,咱们先做出几辆来试一下。”朱由校望着这个自行车仿佛看到了新奇玩具的孩子,恨不得马上就看到自行车的实物。
“把这个东西送到内官监营造库,让他们好好看看,明天抽调二十名手艺精湛的工匠来此听令。”发号施令的时候,朱由校面带严肃,按照小说中的话说是带着上位者的威严。
小太监小心翼翼的捧起自行车模型,去传旨了。
“皇上,不知道宫中的营造局能不能做造出来钢珠?”王韬不知道明朝的手艺,便只能问道。
如果能做出钢珠,那么就能使用老式自行车的滚珠轴承,这样车轴的磨损和摩擦力就会小很多,骑起来更加省力气。
“钢珠?当然没有问题。”对于王韬的问题,朱由校倒也不觉得奇怪,毕竟王师傅是上界来的,不知道大明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
得知钢珠没有问题,王韬连续又问了其他几样东西:弹簧、齿轮、螺丝,统统都不是问题,只不过名字不一样,比如弹簧,就叫做崩(提手加个崩,不知道怎么读)子。齿轮叫做转轮。
皇帝见王韬问的东西越来越奇特,干脆叫来了营造局手艺高超的工匠,王韬不断地提出一个个的零件。营造局基本都能想办法做出来,到最后王韬发现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车胎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橡胶现在只在南美有。
一直讨论到了很晚,王韬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最后就算是自行车没办法做出来多少,光是轴承的使用,也能大大的改进长途运输业。
这只是开胃小菜,真正让王韬意动的是军械的改进。现在的火器并不似后世那些明粉说的那样好,只不过比起同时代的火器不落后罢了,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制作出更先进的枪支,先解决了东北的威胁才是要务。没有了东北的威胁,起码国内可以少征一些税,还有可以让人买一些玉米、土豆、番薯的种子,这样可以解决粮食的问题。一旦内外安定,重拾造船技术,海外现在未经开垦的土地多的是。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王韬成天和朱由校以及一班工匠泡在一起,制造自行车,随着一个个部件造好,朱由校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他发现就算不做木匠活,他也能很开心。
终于在六天后,一辆颇具现代感的自行车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当然除去包了皮革的轮子除外。
由于有王韬这个修自行车的行家在,自行车的发展少走了许多弯路,一切都是几百年后那种成熟的结构。王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但是他只要知道这种结构合理就可以了。
望着停放在那里的自行车,朱由校跃跃欲试,可是不管是魏忠贤还是客氏都不愿意让他冒这个险,在亲眼看到之前谁都不相信这东西能骑着跑。
试骑人员当然是王韬这个发明,咳咳,剽窃者。他今天专门穿了让人特制后世的裤子,还弄绑带将腿脚绑上。自行车没有链瓦,他可不想裤脚被车链绞进去。
上车王韬没有采
喜欢大明圣国师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