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见他面无表情,开口话就是要与自己讲解诗文,心中微微有些错愕,但当即不表,老老实实的坐在了她的对面,柳姝将一本绢布文书放在他的面前。
“科举考试当中的诗文一项,大体以试帖诗为主,这一点与平日里吟诗作赋不同,试帖诗讲究格律,有一定的规范限制,这往往是历届科考当中士子们失意之处,其中承题和破题极为关键。”柳姝极有教谕风范,一言一语恰到好处。
对于试帖诗陈重有一定的了解,这在他所知的那个历史长河中,这种科举应试的诗文选项,多于八股相挂钩,作诗严格按照格律进行,所谓的试帖诗多半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七律,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
出题用经、史、子、集语,或用前人诗句或成语;韵脚在平声各韵中出一字,故应试者须能背诵平声各韵之字;诗内不许重字;语气必须庄重;题目之字,须在首次两联点出,又多用歌颂皇帝功德之语,是科举考试中历年以来必考之项。
当然华朝虽然例行这种试帖诗,但却不像陈重所知那段历史当中的八股那般严格,华朝的试帖诗范围较大,内容也较宽泛,不似八股那般死板。
“科考命题,只是撷取前人诗中的一句,或择取一个典故、一个成语。士子们如果不知命题的出处,也就无从着笔,所以试帖诗考究的不仅是生员的诗文造诣,更多的还在于考究生员们博览群书、熟读读四书五经、前人典故的能力。”柳姝翻开绢布文书,郎朗讲解道。
说实话,陈重对这类试帖诗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仅仅也只是了解,如果要让他按照前人典故作出一首符合韵律的试帖诗,那就算是打死他也作不出,对于前人典故、经史子集的阅读量也只是泛泛,最大的问题是,陈重压根对这些东西就没什么兴趣。
见他面露难色,似是对自己讲解的知识有所不解,柳姝虽然对他印象恶劣,但身为教谕,她的风范使然,略微沉吟问道:“若是有不解之处,可以当即提出。”
陈重心里虽然有上百个不解之处,但却又不知从何问起,总不能说自己对此一窍不通吧,若是这样一说,岂非被对方笑掉大牙,作为一个有节操、善于应对女性的杰出男人,他还是选择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聊熟于心。
见他神情奕奕,不像是不懂诗词格律,柳姝眨了眨眼继续讲解道:“为了更好的让你感受试帖诗的精妙之处,我现在以当朝大学士宋濂宋大人当年参加科举应对试帖诗的一例为你讲解。”
“此诗出自乙亥年九月,乃是宋濂大学士参加秋所做之诗,当年科举考试中试帖诗一项所选取的题目为王猛扪虱。”
当陈重听到王猛二字的时候,心头微微一震,这个名字对自己来说可是相当熟悉,在他那个时代里,凡是对历史有些研究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和王猛的名号,这王猛向来被誉为孔明之后当世唯一智者,乃是东晋相当出名的谋士。
他这个扪虱的故事在民间也是经久流传,话说当初东晋桓温率大军北伐,会见关中隐士王猛,王猛一边谈论天下大事,一边在衣服里找虱子,旁若无人。王猛后来投靠前秦苻坚,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略。
这个故事显露出来的就是王猛此人不拘一格的习性,天马行空,任意而为,比喻古代贤士举止不拘小节。
那么如此想来,陈重心里不免有些咋舌,为什么在当下这个华朝能够听到王猛二字,也就是说这个华朝有东晋乃至十六国的历史,可是为什么没有先秦隋唐,如此一想,他不免觉得,自己果然身处在一个特殊的世界当中,这个世界与地球有着紧密的关联,某段历史有相同之处,可大部分领域却又不同。
稍稍想了一下,陈重选择了放弃研究历史,因为这个世界的不同之处不是他能解释的,即便自己对他所知的那段历史有一定的执念,但眼前这些事实不得不让他相信,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与自己所认知的历史有相近之处,但却也有着很多大相径庭的地方。
见他若有所思,似乎是在揣摩前人典故,一会儿摇头,一会儿叹息,似是对这段典故相当陌生,略微停顿片刻,柳姝郎朗诵道:“建业蜂市扰,cd蚁战酣。中原披褐顾,余子处裈惭。汤沐奚烦具,爬搔尽许探。搜将虮虱细,靡向齿牙甘。”
“此诗就是当初宋濂学士所作,诗文由浅入深,由虚及实,有纵有擒,有宾有主,相题立局,且文采使然,被当朝监考学士设为头名,乃是试帖诗当中的典范之作。”柳姝继续讲解道。
好湿好湿,果然印的一手好湿啊!这老宋果然是个骚人,这首诗引经据典,格律规范,而且是应试考场所作,文采飞扬,的确算得上是一首佳作。
见他面露欣赏之色,似乎对此诗有所了解,柳姝不免有些好笑,方才自己说出王猛扪虱这个题目时,他又是摇头又是叹息,分明就是不知其中意味,此时如此做派,略有不懂装懂之嫌,当下不免问道:“见你对此诗十分赞赏,想必你对王猛扪虱这个典故十分了解?”
这话说的意外,口气略带疑问,陈重听在耳里哪里不知道这柳姝教谕是什么意思,这分明就是觉得自己刚才的表现有些不懂装懂,但说实在的,若是其他的不好说,但就王猛扪虱这段典故自己还是十分了解的。
至于自己为何十分欣赏宋濂的诗文,一方面是此诗的确有精
喜欢无良才子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