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得不战。
本来这次出兵东吴,在刘备看来,理由充分、义无反顾、不得不战,但由于部属的反对,使他犹豫不决而痛苦,再加上军师孔明对这次出兵东吴态度暧昧,使他更加痛苦。孔明对这次刘备出征东吴作壁上观,刘备心知肚明,由此引起了刘备更加深刻地痛苦思索,做出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决定,那就是对东吴不得不战。为关羽报仇是导火索,是表面原因;讨要荆州、教训孙权是一个目的,不是主要目的;赌气给孔明看也是做做样子,出出憋在心里的那口闷气,也不是根本目的,只是最初的目的;现在不得不战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讨伐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为政权顺利过渡到刘禅储备人才。除了孔明不配合,刘备从孔明那里感觉到了危机外,刘备还从现实中感觉到了危机,那就是跟随他的老部下已是七零八落、明日黄花了。恩若兄弟的关羽、张飞,已经不在人世。目睹蜀汉人才匮乏,所以,刘备不得不借出兵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从这次出兵东吴的人员配置状况来看,从攻城略地的战争实践来看,打头阵的、冲锋陷阵的都是新生代。说白了,主要是关羽、张飞的后人关兴、张苞等。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窥见刘备的真实意图。而且刘备对这些新生代的表现洋洋得意,刘备对关兴、张苞等人屡立大功无限感慨地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进一步佐证了刘备有意栽培新生代的意图。这也是现实给刘备带来的危机感。从他刘备自身来看,刘备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已年过六旬,时间与精力都不允许他蹉跎,况且,刘备历来就是一个有紧迫感的英雄。刘备当年寄居在刘表那里,就为此掉下过伤感的眼泪。《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有如此记载,“刘备见自己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泪下,刘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闻之,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脾肉皆散,今久不骑,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德不建,是以悲耳。’”过去,为髀肉复生而感岁月蹉跎,老将至矣而流泪,今天,到手的荆州复又被人夺走,刘备能善罢甘休吗?更因他明白他的荆州,在他手上丢失,不在他手上收回,那么靠刘禅是没有指望的。刘备感觉到自己一天天老去,如不趁此时收回荆州,也许,老天不会给他机会了。他更明白不加快人才培养,蜀汉政权会因后继无人而自毁长城。因此刘备要迫不及待地出兵东吴。有人也许会问,出兵东吴,如果只是为了练兵,那么出兵北伐,不也能练兵吗?而且出兵北伐,在蜀汉内部是人心所向。不错,出兵北伐,也能达到练兵的目的,也能达到培养新生代的目的,但是,相对出兵东吴来讲,出兵北伐,难度更大。一是曹魏势力大,二是路途艰险,三是理由没有出兵东吴如此直截了当。至于第三点似乎为大多数人不可接受,但其一、二两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因为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最后,把在自己累死在五丈原。也因此掏空了蜀国。由此来看,当时,刘备出兵东吴相比出兵北伐是比较清醒、明智地选择。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刘备出兵东吴的真实目的。由于现实带给他的危机感,由于自身带给他的紧迫感,他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面对东吴,刘备不得不战。
另外刘备出兵东吴,也不是草率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密部署的。当时,张飞还在世,刘备让张飞提本部人马自阆中出发,自己统帅精兵与张飞会于江州。让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让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忠为前部先锋,特别是对北面曹魏的防守更加用心。尽管刘备知道,当时的曹魏经汉中一战已伤其精骨,曹操也刚刚离世,曹丕才即位,权力还处于真空与过渡期。由此种种,曹丕还一时腾不出更多的精力趁机进攻汉中。尽管如此,刘备还是做了认真部署。强化了汉中的防守。汉中一向为魏延拱卫,这次出兵东吴前夕,刘备加派马超与马岱兄弟二人去协防。要知道,人家马超可是五虎上将之一,前去拱卫汉中,可见,刘备对汉中,对曹魏防守的慎重。应该说,刘备对出兵东吴,计划是周详的,部署是严密的,对东吴用兵胜算是有把握的。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