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襄阳大战。刘备崛起,关羽坐镇荆州,不但威胁孙权的安全,对曹操也极具震慑,曹操一度吓得要迁都。这一次,孙权联合曹操,趁关羽与曹军在襄阳交战之机,孙权的将军们偷袭了荆州,不但收回了荆州,而且割下了关羽的头颅,还将关羽的头颅作为礼物送给曹操。这一战不但巩固了江东地盘,而且充实了江东地盘的实力。
其三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孙权与刘备单独对决。开战之前,刘备气势汹汹,恰如当年曹操顺长江而下一样,企图一口吃了孙权。孙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惜对曹丕称臣,稳住北方,然后让陆逊带兵决战。陆逊躲过刘备的气势,与刘备拼耐力,最后一把火烧了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刘备惨败,逃到白帝城,托孤去了。孙权没有痛打落,反而与落坐下来谈判,重新修好孙刘联盟。这又是孙权的高明之处,孙权如果痛打落,消灭刘备,他就面临着与曹魏单独对决。为了自己生存,孙权不惜冒险,将自己的对手培养成对手的敌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之所以没有统一,就是孙权在其中搅和。只要孙权偏向曹魏,蜀汉政权就不复存在了。但是,这是做不到的。孙权是不会放下自己的利益,而顺从曹魏的。他不但不会顺从曹魏,而且想极力搅黄曹魏。其中,除了不断对曹魏宣战外,孙权对曹操的资质也不认同,认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最后说曹操。曹操名有了,头上虽然有个汉献帝,但自己已是名富其实的魏王了。上朝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也有了,整个朝廷包括汉献帝都掌控在他自己手里。那他曹操还有什么蝇头苟利放之不下呢?曹操贪义!他认为这一切按道义都是他应该得到的,他所得到的一切符合道义。但是,就是不敢取汉献帝而代之。他认为这样做,不合道义。他甚至十分在意别人指责他怀有篡权野心。为了这一点,曹操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文章,名叫《让县自明本志令》。可惜,尽管是煞费苦心,老死也不称帝,让汉献帝一直坐在龙椅上。但是,人们还是不认可,认为他曹操怀有篡逆之心,是乱世之臣!如果曹操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野心,也许三国分裂的局面就会为之改变。~
三国时代,三个统治集团的头子贪名、贪权、贪义,为了那点蝇头苟利,不停地窝里斗,滞后、延缓了国家、民族的统一。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深思,国家、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大势,绝不能为了一已之私而误了国家大事!
《三国演义》利用赤壁之战,为诸葛亮歌功颂德,其用意是突出知识分子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而《三国演义》所宣扬的则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欲知其详,请听下一讲,硝烟弥漫下的“三国演义”。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