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云郡最叫人头疼的不是百姓贫苦,反而是民族不合,似向南被分到的武陟县,那里就是苗人占百分之四十,汉人占百分之四十,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则是世代居住在深山里根本就没出来过的别的其他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此时还以寨子聚居,不受山下县城里衙门管束,便是税收也只是每年没个寨子下来几个汉子闷不吭声的交到县衙去,其他时候很少见到人,可以说虽然大家都是大业百姓,却又泾渭分明。
皇上对这个倒是不着急,反正他们也都是普通百姓,求的也不过是抱团好好过日子,为了对他们少数民族表示宽待,朝廷甚至有简单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比如说苛捐杂税徭役这些,只收他们占据山林的税以及少许耕地税。
这无疑让少数民族更加放松警惕,可同时却也让他们更容易继续抱团生活,不跟外界接触融合。
皇上派向南过来,也不过是想让向南试试当年他在院试文章里洋洋洒洒写的那些个设想罢了。当然,还有一点是皇上觉得向南这人很特别,用俗气一点的话来说的话,就是这人运气好,跟上天亲儿子似的,总能遇见好事儿。
这种事能说是运气,也能说是人格魅力,这是很难解释的现象。向南倒是没感觉到,反正就是觉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遇见困难了就想办法解决,想不出办法那就果断求助,总不能活人被尿给憋死了。
向南自然不知道这世上还真挺多人被憋死的,毕竟没谁能有他这么坦然的跟人说这事儿我不行得求人帮忙。
东云郡倒是多河流,便是山上也很多自然形成的湖泊,向南他们一路乘船直抵东云郡郡城,然后向南将赵悦他们安顿在驿站,自己拿了书信公函前去拜见东云郡的太守。
一如往常,这位太守哪怕不是皇上的人,可也已经被皇上打过招呼了。
虽然这老头见了向南不怎么热情,可面上还是过得去,只说以后有困难就找他帮忙。
不过这位廖太守小眼睛浅眉毛肉下巴身形似个倒三角,下小上肥站直了似圆锥,向南想了想,嘴上客套的应了,心里却决定以后有事儿还是多走几步路往别处求助算了。
这人看着年纪约莫五十多岁,也不是个严谨内敛有志向的,向南看见廖太守第一眼居然觉得像是看见了死守岗位然后睁只眼闭只眼就等着顺利退休养老的公职人员。
不过不是爱折腾下属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向南也慢慢知道了自己当初在北肃郡能那般轻松还是多亏了付太守。
因着这个,向南还在皇上面前狠夸了付太守两回,真心实意的觉得付太守人真好,对皇上的命令执行得简直不能更好了,还夸皇上那眼神忒好,一瞧一个准,比伯乐相千里马还厉害。
这毫不文雅的夸赞愣是夸得皇上心情舒畅了大半个月,见到回京述职的付太守也是心情不错,直接将人往江南调了。
江南哪怕是个小县令也是个肥差,付太守能调任江南田苏郡做一把手,已经可堪未来官途之光明。
江南地区两郡郡守就有点类似于现代上海市长的位置了,坐了这个位置的人不说每一个都能入中央,可却已经算是中央的预备役了,大家都心知肚明。
向南这边跟廖太守不咸不淡的客套一番,等廖太守打着呵欠端茶送客的时候向南就恭敬的告辞,不似当初在付太守那里多有逗留。
赴任之时第一站要拜访太守也就是一个流程,向南从太守府这边出来就直奔驿站,这会儿已经是傍晚,向南一行人干脆就在驿站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掐算着城门打开的时候,一行人匆匆上马赶往武陟县。
这回因着主要走的是水路,他们都没带马车,行囊也一切从简,毕竟没了孩子,又只有赵悦一个并不在乎繁琐细节的女子。
当初离京的时候向南就直接将当初从大山县带回来的几匹马给一起带到了船上,另外给卫江蓝天重新配了马匹,反而将朝廷给他重新分配的乌棚马车留在了向府。
以后向刘氏他们出门坐那辆马车,京城里稍微消息灵通一点的人也不敢轻易招惹。
张寒郑浪虽然是世家子弟,一匹好马还是有的,不过两人还是用的当初大山县配的一般马匹,跟大家都一样。
做人属下就要有做属下的样子,张寒跟郑浪之所以能被皇上选中派去保护向南,第一就是因为这两人的品行。
二来也算是给向南跟那些世家搭桥拉线,既是让向南跟世家关系稍稍和缓,让世家对向南做出的改变别太紧张,让他们明白,向南做这些对他们也是有益的,眼光放长远些,别动些什么歪脑筋。
同时也是让世家也有两个亲眼看着这些发展变化的人,这些世家最是守旧不愿改变,若是叫他们自己内部的年轻人积极支持改变,以后世家被这一代年轻人掌控了,世家的思想态度也能缓慢转变。
可以说皇上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未来的巨变做准备。
一行人骑着马快马加鞭,自然赶路也迅速,武陟县距离郡城约莫三天的路程,走的是官道,还算平坦好走,没有
喜欢我家娘子比我帅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