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后到七十年代末期,国内历经了数次重大的变革,搞得人心惶惶,即使是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仍然有很多人在持观望态度。
除了前文曾经提到的那些刑满释放的个体户之外,像是解放前就拥有许多产业并且将那些产业转移到海外的家族,却是不敢贸然进入国内市场。
可以说,八十年代末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都是国内许多行业的一个空白期,当时进入到那些行业中的人,无一不是获利颇丰。
方雅志就是如此,过人的眼光和气魄胆略,让他在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玉石产业。
那时各行业还没有价格监管,玉石原材料便宜,加工后出售的价格往往都能翻上十倍百倍,可谓是暴利行业,也为方雅志积攒了亿万身家。、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树立百年老店的招牌,方雅志斥资近一千万,在新建的潘家园内,开设了《雅致斋》的旗舰店。..
当然,在琉璃厂内的《雅致斋》总店还是保存的,毕竟那百年的风雨沧桑,就是岁月铸造起来的牌匾。
新店开业之后,更是确定了《雅致斋》在国内玉石行当的龙头地位。
潘家园内的《雅致斋》不光做零售生意,更多的则是南来北往的客户到此进货,往往《雅致斋》玉石行情的波动,就能影响到全国的玉石行当。
不过这种好光景,也就仅仅只维持了几年的时间。
进入到九十年代中期后,不光是京城一些老牌古董商人盯住了玉石产业,就连港岛的那些传统珠宝商,也有意在这块蛋糕上分上一杯羹。
疆区玉石矿的垄断,很快就被实力雄厚的各个商家联合打破掉了。而各种中低高档次的玉石珠宝店,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京城的各个角落。
如此一来,面临着玉石原材料的涨价以及激烈的竞争,方雅志玉石王国的份额,很快就萎缩了下去。面临着市场的巨大考验。
虽然进入市场早,《雅致斋》在国内玉石行当中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但是来自港台大珠宝商们的冲击,也让方雅志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方雅志之前摊子铺的太大,资金回笼比较慢,再加上一些决断出现了失误,一度造成了《雅致斋》现金的周转困难。
方雅志也是有决断的人,当下将国内数十家分店转让了出去,套现了上亿的资金在手上。将京城的几家店稳固了下来。
不过方雅志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从昔日国内玉石行业中的龙头,到固守在京城这一偶之地,方雅志并不甘心,于是就开始寻找起别的机会。
在九五年的时候,方雅志在一次粤省考察时,接触到了翡翠珠宝,这种以绿为美以绿为贵的玉石。让他很是着迷,并且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于是方雅志亲自前往翡翠产地缅甸进行考察。在进行了多次的市场分析后,方雅志拍板,决定在《雅致斋》上马中高档翡翠饰品。
这种曾经被慈禧太后和宋美龄所钟爱的玉石,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强烈反馈,尤其是那种阳绿的猫眼戒面,更受到很多暴发户们的追捧。
沉寂了好几年的《雅致斋》。靠着翡翠市场的发力,终于又扬眉吐气了,这让方雅志兴奋之余,又开始未雨绸缪起来。
做玉石生意,原材料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没有好的玉石原石供应,即使有再强的分销渠道,那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前几年方雅志的玉石生意被狙击,就是因为疆区的原材料市场被众多珠宝商联合击破了,这才导致他对市场的垄断崩盘。
在看到未来翡翠市场的商机后,方雅志再也不想犯以前的错误了,于是就想着多囤积一些高品质的翡翠原石,就算日后有人进入翡翠市场,他也能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动了。
不过翡翠原石和普通玉石不同,它的外皮被一层石皮包裹了起来。
在没有擦去石皮之前,谁都不知道原石中是否有翡翠,“神仙难断寸玉”的说法,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形容翡翠原石的。
于是从三四十年代,翡翠一直延续着一种赌石的习俗,也就是说客人来挑选石头,只能凭借着石皮外的表现来选购。
所有的石头都是按斤数来卖,如果客人买到的原石切出了翡翠,那就叫做赌涨,如果里面没有翡翠,那就是赌垮掉了。
由于缅甸的翡翠矿老板们为了规避风险,所卖的原石基本上都是赌的,所以来自国内和东南亚的商人们,也都纷纷参与到这样的交易之中。
在缅甸,这样的交易也被称之为“翡翠公盘”,随着翡翠饰品在中国以及东南亚越来越受欢迎,每年翡翠公盘的成交量也越来越大。
单块翡翠原石的价格从最初的几千美元,一下暴涨至上千万美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翡翠商人和赌徒们。
按照方雅志的情况,作为渠道商,他应该是从那些赌石者的手上,去购买已经赌出来的翡翠原石的,这样虽然价格高了很多,但不需要承担任何赌的风险。
但是前文曾经说过,方雅志是一个赌x"/>很重的人,他往往依靠自己的直觉,就会做出一些别人看起来不怎么靠谱的决断,像八十年代决定进入玉石市场就是如此。
但凡爱赌的人,都无法抵挡赌石中那种惊心动魄的心理冲击,方雅志也是如此,自诩玩了一辈子玉石,对玉石了解无比的他,也进入到了赌石大军之中。
最初
喜欢宝鉴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