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安娜来了
还差一千元。还差一千元。
李春默念着这个数字,近乎没有知觉地就回到了他的住处。
李春几乎是下意识地来到围屋的顶上。这里是一片碧绿的芳草地,盛开着繁盛的花朵。李春来到位于屋顶边缘的凉亭里坐下,放眼望去。但见一片绿色的世界,似潮水涌入眼底。这个世界太美好了。每当李春遇到可以称为难题的事,或有了什么值得思考,值得高兴,值得庆贺的事,他都习惯性地来这里坐一坐,想一想。在李春的意识里,只有在这里凝神思考之时,他才是真的,此外,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无论别人夸奖他还是贬损他,都是假的,或至多当个参考。这里是李春心灵的一方净土,每当他站在围屋顶上,放眼远望,看到这座富于生机的城市,看到人类劳动的成果达到了如今的高级程度,就能从生活中汲取动力,获得心灵上的救赎,从开阔的自然景观中得到能量和宽慰。
这里就是李春居住的地方,是一种叫做围屋的建筑。围屋是华夏分区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建筑格式,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圆圈形的巨大建筑,里面包含了能居住一个村庄的房屋。在古代人们建筑这样的房屋有防备土匪和地震的设想,到了李春生活的时代,则纯粹为了增加人气,一改古代初始楼房那种人与人相互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的不人性格局。李春居住的围屋有五十多层,每层有五十多户居民。每层居民都围成一个大圆圈,门对门户对户地住着,很有些古代华夏之都的老式四合院的风味。一个圆圈的中间的场地,就是本层居民活动的场所。由于采用了阳光折射元件,每家每户以及这片活动中心,都能依据太阳自然的起落,接受充足的阳光,并没有丝毫的闭锁和压抑之感,可以种植各种植物,呈现一派自然风光。层与层之间是相通的,可以自由来往。这种围屋体现了人类进化到这个阶段的基本情状:人们已经对文明和科技研发初期的许多观念和做法给予了否定,更多地采用了人类幼年时代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格式。人嘛,说到底是个群居动物,曾一度在人类居住形式上占统治地位的楼房,不仅从外表上看着形单影只,不具备抵抗地震和其他灾害的坚固,在日常的居住生活中,更是不可忍耐是把人们事实上实行了隔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两户人家对门住了几十年,竟然没有到对方家去过一次,也不知道与自己近在咫尺的这家人姓什么叫什么,更谈不上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这在相当大的程度加速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就是加重了各自的心理负担。
李春居住的围屋,属于中低收入家庭聚居之所。李春十八岁从能力认知与转化所结业之后,一直没有一份在人们眼里称得起体面的工作。十八岁的他在结业前接受了成人典礼。典礼之后,他的左臂内就被植入了芯片,这是每个成年人必须的程序,这就意味着,他将像一个成年的正常人那样,在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包括,他将无偿地接受社会提供的一切生活必需品,他的一切行为也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管。作为生活必需的钱,也以电波方式输入芯片,而不是像古代那样,把一叠票子发到手里。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必需品领取者,他能够按时领到的钱是很有限的,是生存保障型,而不是消费型,更不是奢侈型。他目前居住的这所围屋,就是安置他或与他地位接近的生活必需品领取者。这就是人们通常遇到的挑战了,让你生存,但要想活得有尊严有质量,还必须奋斗。
生活必需品领取者是一个人数颇为不少的群体。社会进步到当今的程度,已不再需要人人都用自己的体力去创造生活必需品了,能够加入到创造者的行列,成为一种资格和荣耀。古代人视为最苦或最傻的农民,现今已跃升为第一等的好职业,其次是产业工人和知转所里的授子。能够享受到免费衣食住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相当安逸,也能够依据自己的设想来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没有哪个人甘心于永远地吃白饭,因为白饭并不好吃。成为一个生活必需品领取者,便失去了参与诸多社会事务的资格,被无情地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在很多场合只配当一个旁观者。这对于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件相当难受的事情。这种不甘情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活着好象就应该干点什么才对,吃了饭不干活,人就会难受。
于是李春就很具象征性地向片区申请了一份工作,在围屋环境卫生处打了一份工。这座居住着两千五百多户人家的建筑里,卫生、供应都是相当具有规模的。负担供应的超级货栈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专业人员管理,李春在知转所里没有专门的学习,不具备资格。环卫就相对简单些,人类的所有废弃物都有了专门的消化转移渠道,环卫人要做的仅仅是必要的关照及设备维护。拿李春的工作来说,他所负责的是人类排泄物处理与转换,说白了就是管厕所的。如今人类的排泄物,在每个家庭里就已经实现了分离与转换。如厕之后,随着那一声传统的冲水声,水在把排泄物带走的同时就经由离心过滤器,干净利落地分离为纯净水和排泄浓缩颗粒,纯净水被象征性地回流到水处理中心走了一个过场,就重新注入供水系统,聪明的人类甚至没有放过人类排泄物中的有益成分,它们被刻意地从离心过滤
喜欢未世俊豪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