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艺出版社
弗洛伊德文集
主编:夏光明 王立信
文明与缺憾
目 录
文明与缺憾
第一章……………………………………………………(…1)
第二章……………………………………………………(…12)
第三章……………………………………………………(…25)
第四章……………………………………………………(…39)
第五章……………………………………………………(…49)
第六章……………………………………………………(…60)
第七章……………………………………………………(…68)
第八章……………………………………………………(…81)
精神分析引论新讲第二十九讲 对梦的理论的修正…(…97)
第三十讲 梦与神秘主义……………………………(…126)
第三十一讲 精神人格的剖析…………………………(…15)
第三十二讲 焦虑与本能生活…………………………(…185)
第三十三讲 女性气质…………………………………(…224)
第三十四讲 解释、应用和展望………………………(…254)
第三十五讲 宇宙观问题………………………………(…282)
本能及其蝉变…………………………………………(…313)
外行分析的问题………………………………………(…338)
文明与缺憾
傅雅芳、郝冬瑾 译
苏晓离 校
第 一 章
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但是,在做出任何这类总的评价时,我们却可能忘记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精神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有某些人,他们的同时代人并不隐瞒对他们的羡慕之情,尽管他们的丰功伟绩与人民大众的理想和追求毫无相关。人们无疑可能认为,毕竟是少数人羡慕这些伟人们,而大多数人是对他们漠不关心的。但是,由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差异性,由于人们的愿望性冲动千差万别,事情大概并不这么简单。
在这为数极少的人中,有一个人在给我的信中自称是我的朋友。
我曾经把我那本认为宗教是幻想的小册子1送给他,他回信说他完全同意我的宗教观点,但是,他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正确认识到宗教情感的真正根源。他说,这种根源存在于一种独特的感觉中,他本人一直具有这种感觉,他发现其他许多人也如此。于是,他就认为上百万的人也如此。他把它称为对“永恒”的感觉(ay”);这
1〔《幻想的未来》(1927年c) 〕——方括弧内系英文标准版本注释。
种感觉是无边无际的,就如同“海洋般浩淼”。他继续说这种感觉完全是主观的事实,不是信条;它不能使人长命百岁,但却是宗教力量的源泉,各个宗教派别和宗教体系都利用它,把它引入特定的渠道,毫无疑问也详尽无遗地研究它。
他认为,只要具有这种海洋般浩淼的感觉,就可以说是信教的,即使他反对一切信仰和一切幻想。
我极其敬重我的这位朋友,他本人在一首诗中曾经赞颂过幻想的魔力1。
他的观点使我遇到很大困难。
我在我身上体验不到这种海洋般浩淼的感觉。很难科学地研究感觉。人们可能试图描述它们的生理现象,但这是不准确的(我想对海洋般浩淼的感觉也不适于作这类描述),结果只能求助于某种观念性的东西,因为它很容易与这种感觉发生联系。如果我没有错解我的朋友,那么,他所指的海洋般浩淼的感觉是一种慰藉,就像当剧中主角面临着玩火自焚的危险时,一个不同寻常的有点古怪的剧作家给予他的那种慰藉一样。
“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个世界2。”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牢固结合的感觉,是与外部世界联结为一体的感觉。我可以说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一种理智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实际上总是伴随有感qíng_sè彩的。
然而,在同类的其它思维活动中也会有类似的现象。
1〔1930年增加的脚注〕:自从他出版了《拉玛克里西纳传》(liederaamakrishna)(1929)和《维夫卡南达传》(liedevivekananda)(1930)这两本书后,我没有必要再隐瞒我在文章中提到的朋友就是罗曼。罗兰(r—ainrond)〔罗曼。罗兰在《幻想的未来》出版后不久,于1927年12月5日给弗洛伊德写了一封关于“海洋般浩淼的感觉”的信。〕2克瑞斯塔。第瑞支。格拉柏(crabe)(1801—1836):“确实,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个世界,我们永远呆在这个世界上。”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我不能让我自己信服我具有这种慰藉性质的感觉,但是,我不否认它确实存在于其他人身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地解释了它,是否应该把它看作是宗教全部需要的根源。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提不出什么具有决定意义的建议。通过一种一开始就是致力于使人和世界结为一体的目的的直接的感觉,人们知道了他们与周围世界的结合——这种观念是不可思议的,是与我们的心理结构相悖的。因此
喜欢文明与缺憾 弗洛伊德文集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