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然有我,是本能的活动。这个“末那识”有时在别的 佛经上,就g脆用中文“真意”来代表。如果我们研究学术 思想,就看到唐代以后佛道两家思想上有了j汇,修持的方 法也融会了。真意在道家就是真土,这个是戊己土。所谓真 意真土是什么呢?就是有念无念之间,也就是上次我们提到 “一y初动处,万物未生时”那个一念不生的境界。
禅宗佛家讲空,一念不生不是没有东西,是有个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真意。唐宋以后的禅宗灵知之x这一念,有形 无形停留在中宫内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是内丹基本 的一步。所以“皆秉中宫,戊己之功”。拿佛家来比喻,这 个时候等于是无念,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永远定在这个境 界。对于身体方面,就停留在中宫这一部位。保留久了而静 极,用老子的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就是 空到极点,静极空极在这个中宫,五行就归元,就集中起作 用了。正统道家,在这个时候,真正的精气神才搞得清楚,、 它的消息才来,才能把握得住。但是不要过分,因为无念太 过,虚灵太过,要出毛病的,这个就是火候问题。
一 夂怂々
i 220 |
那么要如何来调配呢?下一章会提到这个问题。在这个 境界久了以后,把药物调整好才可以谈服食,吃这个丹药。 为什么无念清净境界要吃丹药呢
?在理论上没有办法懂,如 果真做工夫,到那个境界就晓得,若有若无之间,并没有一 个有形的东西,但是的确有这么一个作用。所以老子说,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空空dd,若有若无之间是有东 西。你说真有吗?没有,也就是佛家讲“非空非有,即空即 有”。
《参同契》上篇前五章是讲“御政”,这个第二章,我们 讲到“戊己之功”,先认识药物同服食的基本原理,然后再 说如何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就在下面第三章“r月含符”。
真土真惠与孟子
r月含符章第三
伟大的r月 卦变及人事之变
《参同契》上卷主题是“御政”,包括了五章。第二章最 后的结论是“戊己之功”。
戊己两个都是土,戊土是脾的功能,己土是胃。普通我 们讲肠胃不好,脾胃是脾胃,肠子不好是排泄系统不好,不 一定是胃的毛病,这个不能混为一谈的。西医的治疗同中医 是两个路线,但一样有功效,只是基本的学理不同。
所以我经常分类,西医的哲学建立在唯物、建立在机械 上,它也有高明的一面;中医建立的哲学基础是精神的,是 唯心的,也有它高明的一面,而且治疗的方法往往不是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头脚为什么痛?必先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加以 治疗。
真土真惠与孟子
戊己在道家有形的修法是守中宫,中宫就是真意,也叫 做真土,所谓“住意” 一一意识住在中宫。上次我给大家贡 献的意见,不管男女老幼,如果用有形有为的道家修法,守 上丹田或者守下丹田,通通不及守中宫可靠稳当。但要说 明,这些都是有为的修法,不是无上道法,无上的道法是无
丨223
我说《参同契》(上) 形的真意。
拿佛家来比较,佛家唯识的八识中,第七末那识就是 “俱生我执”,那是没有思想意念以前,它天然若有若无的有 这个我相的存在,这个是意根的作用。所以唐宋以后的道家 讲无上道法,所谓真意,它采用的名称就是佛道两家的混 合。真意真土的境界,在若有若无之间不守任何一处,心境 都摆在中和的状态。
如果用儒家的道理来说明,所谓真意就是《中庸》里说 的:“天命之谓x,率x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个道,所 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其中,差不多十分之六是理论哲 学的道理,十分之四是真工夫;庄子也一样,有许多话是真 工夫,很难做别的解释。我们一般念《中庸》都读错了,我 们要注意,孔子、孟子、曾子、子思都是山东人,念他们的 文章最好要懂山东话。《中庸》的“中”要念成去声,我们 跟山东朋友谈话,对了没有?中中中!山西人也有这个话, 中了就是对了。开枪打靶,子弹打中了没有,这是中了。所 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都没有动,等于佛 家讲“一念未生处”。“发而皆中节”,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 并不是只要清净、虚无。发而能够中节“之谓和”,一动一 静之间和起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个是儒 家修养的境界,也就是《参同契》第二章的所谓“皆秉中 宫,戊己之功”的道理。
我们就拿炼气的工夫和养气的学问来讲,就是孟子在 《尽心篇》里头所讲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 |224 | …
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 知之之谓神”。这完全讲的是工夫,没有办法讲理论啦!
喜欢我说参同契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