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带着三千精骑,以及去卑的两万匈奴骑兵,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原平县内,距离雁门关已经不足百里。
就在这时,斥候传来了消息,鲜卑单于轲比能率领十万鲜卑铁骑,已经进入了雁门关。
“来迟一步!”张彦听到这个消息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摄政王,军师临行时,曾经给了你一个锦囊,说是万一鲜卑人已经进入了雁门关,就请你打开那个锦囊,如今正是打开锦囊的时候啊。”太史慈在一旁提醒道。
经太史慈这么一提醒,张彦立刻想起来了,当即从怀中拿出了锦囊,打开之后,但见里面有一封书信,张彦匆匆看了一番后,脸上的阴云一扫而空,并且哈哈大笑了起来,自言自语的道:“妙计!妙计!果然是妙计啊!”
太史慈好奇的问道:“摄政王,军师留下了什么锦囊妙计?”
张彦笑道:“暂时先保密,等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话音一落,张彦便传令大军加快行军,务必在今曰内赶到广武县。除此之外,张彦更是派人去后面告知张辽、徐晃二人带领大军在原平县做好准备。
广武县与原平县相距只有五十里,张彦率领大军一路疾奔,终于在当天申时赶到了广武县,但是沿途却遇到了不少从广武县向南逃逸的百姓。
张彦派人去询问了一下这些百姓,得知鲜卑人已经出了雁门关,分兵好几路,由北向南,席卷沿途村庄、乡镇甚至是县城。
埒县,楼烦、阴馆等县均遭到严重的破坏,鲜卑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县百姓民不聊生,而广武县听闻此讯,纷纷拖家带口,望风而逃。
根据难逃百姓的消息,此时的广武县城,已经是一座空城了,但是鲜卑人还没有抵达广武县城。
于是,张彦指引百姓向太原方向逃,他则率领太史慈、去卑等骑兵迅速前往广武县城,准备在这里迎接与鲜卑人的第一场战斗!
一行人又急奔了半个时辰,终于抵达了广武县城。难逃的百姓说的果然是实话,广武县城里早已经人去楼空,城里的地面上更是一片狼藉,整个城池都显得十分荒凉,连一个人都没有。
张彦下令进城,并派出斥候打探鲜卑人的消息,他则在城里进行了一番布置,插上汉军的军旗,紧闭城门,清扫街道,两万三千名骑兵都严阵以待。
傍晚十分,斥候归来,告知张彦鲜卑人已经近在咫尺,只怕用不了一炷香的功夫就会来广武县城,并且还将鲜卑人所犯下的罪行都说给了张彦听。
张彦听后,十分的愤怒,万万没有想到鲜卑人竟然如此残暴不仁。去卑也趁机添油加醋,并蛊惑张彦与鲜卑人决一死战。
东汉末年的北方边疆一带,鲜卑、乌桓、南匈奴是三支比较有实力的游牧民族,三支游牧民族对于大汉都是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一旦大汉朝他疏忽管辖,便会滋生一些人的心里膨胀。为此,北方边疆时常有叛乱发生。
但相比之下,南匈奴是较为老实的一支,反叛的次数也相对鲜卑、乌桓来说少的可怜。
其中,鲜卑对大汉的威胁最大,自从匈奴分裂为南北二支,南匈奴依附汉朝,北匈奴西迁至西域后,鲜卑人便成为了草原上活动最为频繁的种族,但是,鲜卑人却一直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完整的统一,直到一个叫檀石槐的人出现了。
檀石槐有勇略和大志,是第一个统一鲜卑各个部族的人,然后檀石槐将鲜卑由一个松散的部落群体变成了部落联盟,由他出任大单于,并且效仿匈奴人,将所统辖的地方划分为三块,分别交给三个鲜卑大人来进行管理。
在檀石槐时期,鲜卑是强大的一个整体,时常对大汉朝发动进攻,受到鲜卑威胁的不单单只有大汉,连同依附大汉的南匈奴也备受其害,曾经被鲜卑人突袭,死了不少人。
由此,鲜卑和匈奴便结下了血仇,但畏惧于鲜卑的强盛,匈奴只能靠着大汉来替自己出头。
随后,大汉朝廷派出大军前去攻打鲜卑,结果反被鲜卑击败,而那时,檀石槐也是一腔热血,正准备施展自己的毕生抱负,却不想突然暴毙而亡。
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继承了檀石槐的位置,但是和连继位之后,他不仅才干和能力不如他的父亲,而且贪财好色,荒银无道,其余的各部族首领都对其并不心服口服。在一次的行动中,和连亲自率军进攻北地,却不想被北地人射死。
和连死后,各部族首领都相互争权夺利,以至于鲜卑内部大乱。当此之时,大汉也正在经历着黄巾起义,所以谁也不理会谁,一时间边塞上也安静了好几年。
但后来,鲜卑各部族经过一番厮杀,逐渐形成了三大势力,一个是盘旋在云中、五原塞外一带的西部鲜卑步度根,另一个则是在代郡、上谷一带活动的中部鲜卑轲比能,最后一个则是由素利、弥加、厥机等人组成的东部鲜卑。
本来,三大势力势均力敌,互不侵犯,但乌桓人蹋顿却逐渐崛起,利用和张彦贸易而得来的兵器和战甲,在统一乌桓全族之后,实力大增,便开始对世仇鲜卑发起了进攻,依靠兵甲之利,采取个个击破,将东部鲜卑的素利、弥加、厥机都逐一击败,东部鲜卑损失惨重,因畏惧乌桓人的强大,被迫西迁。
恰巧中部鲜卑的首领轲比能得到了这个消息,便主动向素利、弥加、厥机抛去了橄榄枝,让他们在自己
喜欢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