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便都应了。
夏三郎虽是应了此事,回头却是与自家幕僚说了徒小三对他老底知之甚清之事,赵先生原是跟着夏尚书的,后来,夏三郎自翰林散馆便转任了外任官,赵先生便被夏尚书派给了儿子夏三郎。因夏三郎为人精明强干,做官亦是一把好手,赵先生也是极愿意的。如今听夏三郎这般一说,赵先生不禁皱眉,“这不能啊,公子少时去晋中之事,除了亲近的亲朋,知之者甚少。”
“是啊,不少人都以为我那几年是外出游历呢。”夏三郎挑眉,“这位大将军,非但对我知道的极是清楚。连当年许将军因伤修养之事,亦是知之甚细。”
赵先生都惊奇了,道,“公子以往是不是认得林大将军?”
“不可能,他这等人物,我见若见过,断不能忘。”夏三郎看向窗外一树怒放的琼花,笑道,“真是奇怪,据闻,这位林大将军原不过是商贾出身,因父母家人皆被倭匪所害,后捐官入了行伍,结果,屡立战功,一日三迁。军中虽不乏有这种极具战略天分之人,可我的事,凭他的出身,他是如何知道的呢?”
夏三郎不禁想到林靖,问赵先生,“先生觉着,大将军身边的那个李青李秀才如何?”
“是个极聪明之人。”赵先生虽则与林靖打交道不多,却不妨碍他对林靖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了。
“我总觉着,这个人很眼熟,似是在哪里见过,偏生又想不起来。”夏三郎道。
赵先生更是惊奇,自有这位公子的记忆力,赵先生是知道的,说过目不忘有些夸大,但,夏三郎当年读《史记》,诵读三遍便能默下大半。正因有此出众天资,夏三郎十几年便中了举人,后来虽在春闱有所坎坷,可他离开京城,在晋中许将军麾下做了几年军务后,再回京城,春闱便一举得中,且名次极为不错。若非今上偏爱寒门学子,夏三郎当是一鼎甲之才,不过,便是因此,他也未出春闱前十。这样记忆力超群的夏三郎,竟然说,某人,我觉着很眼熟,就是想不起来了。
赵先生不禁道,“那,什么时候有机会,我再去寻李秀才吃茶。”
夏三郎道,“要快,大将军这就要带兵去松江了。”
赵先生虽则是想抓紧时间摸一摸林靖的老底,结果,二人也只是吃了两次茶,林靖便随着徒小三率兵往松江而去了。林靖在车上都心有余悸,“好险,再吃几次茶,我觉着就得给老赵看出破绽了。”
徒小三道,“你以前与赵先生也认得?”
“不认得。”
“那你拉心什么?”
“他总拉着我说京城这样,京城那样的,烦死了。”
另一头,被称老赵的赵先生也与夏三郎说呢,“这位李秀才,并不似江南人啊。”
夏三郎眉心一动,李青李秀才的户籍可是正经江南人氏,夏三郎问,“先生确定?”
“虽则他喜食鱼虾多过肉食,不过,许多习惯骗不了人的。我们一起吃包子时,李秀才并不喜茶楼烫面的包子,他偏爱宣软的包子皮。再者,这里有些个本地包子,肉馅里竟然放糖,还有酱排骨,一尝,也是甜的。我十分受不得这等怪味,但江南人都吃的适口,李秀才却也十分不喜。还有本地的糍粑,糯米所制,当地人都是外裹一层鸡蛋液用油炸了,再洒一层糖粉,本地人都极爱这一口,李秀才是吃都不吃的,连带着当地年糕、肉粽之类,李秀才也是不吃的,他有一次还说,粽子竟然是肉的。这话,多是北方人说的,因初来南地,未见过这等饮食,觉着稀奇。要知道,咱们北方人吃粽子,向来是糯米红枣粽最为正经,肉粽什么的,我头一回见过也觉奇怪,至今仍是吃不惯的。还有那豆浆,咱们北地人,最多加勺糖,这里人则是吃咸的,更是怪诞至极。有一次吃早饭,李秀才却是连糖都不加,南方人喜甜的多,李秀才并不爱甜食。倒是他饮食十分讲究,重口的基本不碰,就是吃茶,也是用过饭,稍待片刻,方会饮茶。而且 ,他吃茶吃的少,我观他瘦削单薄,怕是素有弱疾的。”
夏三郎道,“听说,他曾去过关外。”这句话一出,夏三郎脸色随之一变,他当下道,“备马!”
夏三郎几乎是一路快马疾驰,方追上了林靖的马车。夏三郎因为疾驰,下马时带了几分微喘,林靖命停了车,夏三郎的手扣住车窗,林靖掀开车窗布帘,望向夏三郎,夏三郎眼睛里说不出的千言万语,林靖似乎都能明白,他微微颌首,“巡抚大人可是有事?”
夏三郎扣住车窗的手指因用力过重而骨节越发分明,他声音却是极稳的,道,“有几样军务,不大明白,还想问一问大将军。李先生,可好?”
“我很好。”
那些个平静、坎坷、伤痛、不平的所有岁月,似乎都被这一句“我很好”尘埃落定,夏三郎忍不住眼眶微湿,“那就好。”
第257章 悲歌之一
夏三郎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里,在前二十年,都是一帆风顺的。
出身官宦之家,自己天资过人,以往,夏三郎所认为的,唯一的坎坷便是春闱的两番失利。直待幼妹出事,夏三郎方知,世间竟有这种让人彻心彻骨之痛,当他
喜欢(红楼同人)红楼之开国风云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