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好的。
如今见赵俭一朝(即将)为帝,却也能听得进去臣子的建议,暂时来来果真不是残暴虚伪的人,于是一时间,朝野皆服。
当然地,如内阁首辅周扬青、内阁学士黎池等这类人,或人老成精,或对赵俭知之甚深,绝不会将下任皇帝赵俭,看作是一只听话的、只懂宽和的小白兔。
赵俭的帝王心术,怕是深得了大行皇帝的真传的……
……
当时,黎池看完黄精寄来的急信,呆呆地将信纸捏在手中,神情哀伤难言。
当日与皇帝的那一面,竟然真就成了生死诀别的一面……虽当初看皇帝似有油尽灯枯之像,但这一边又是奶奶,他最终选择了大哭一场后回乡奔丧。
然后,在朝廷官方邸报到达之前,黎池就写出了一篇文章,《忆贞文年岁》。
黎池所作《忆贞文年岁》这一篇千言文,因为未知贞文帝的谥号和庙号,也因他自身只是一个臣子,这才用了这个文名。
然而,事实上,此文其实应该算作是一篇记功载德、颂扬功绩的碑文,近乎就是皇帝死后的功德碑的碑文。
可黎池只是一个臣子,显然是没有那个资格,为贞文帝写真正的功德碑碑文的。任何文人都可以写,然而那都只是个人文学作品,并不是官方认可的功德碑碑文。
但是,忆及大行皇帝昔日待他的种种,黎池总觉得要为他做些什么,才能压下心中的遗憾和愧疚。
于是,黎池就作了这篇《忆贞文年岁》。文章开头,先是词语精炼却又不失华美地,概括出贞文帝的生平。再以作史诗的格式和态度,歌颂了贞文帝的为储君、为帝王时的功绩。
然后,写了两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来歌颂贞文帝宽和大度、善纳良言的品德。最后在文章结尾,表达了他对贞文帝的崇敬,以及贞文帝驾崩后,他心中的悲伤与思念。
‘……吾闻崩天噩耗,怆然涕下。久立中庭,望京畿之向,痛不可言!
黎池自出仕为官以来,除写日记外——日记几乎也已当周记在写了,除奏章、公文等之外,其它私人文章他很少写。
但这篇《忆贞文年岁》,黎池却是提笔写下了,且当天还写了一篇日记,以记录此事。
他的日记万一流传到后世,那么即使《忆贞文年岁》这篇文佚失在历史中,他也想让后人知道,他为贞文皇帝作过这篇文章,给后世人验证贞文帝是一个明君,留下了一个佐证。
然而,此时的黎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忆贞文年岁》这篇文章,竟会以‘功德碑‘碑文的方式流传后世。
这是一种,黎池作为一个臣子来说,不敢轻易妄想的方式。
……
—《贞文纪碑》,又名《忆贞文年岁》,是歌颂大燕第二位皇帝燕太宗功绩德行的功德碑。由文正公黎和周撰文,高宗赵俭楷书,于景文二十九年立于文陵前……‘
……
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新皇改元景文,记景文元年。同日颁旨,大赦天下,加开恩科。
景文元年,二月初五,从京城里来的礼部传旨官员,到达黎水村。
进村时,此人仰头看了一眼村口的六元及第进士牌坊,心中感慨:气运之盛,才华之盛,莫过黎和周!
礼部官员此次不远千里来到黎水村,是为宣读新皇的三道圣旨:
第一道,诰赠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左侍郎黎池之祖母袁氏,为一品诰命夫人。
第二道,诰封黎池之母苏氏,为二品诰命夫人。
第三道,诰封黎池之妻徐氏,为三品诰命淑人。
其实除了这三道明文圣旨外,那位礼部官员还为他的顶头上司,带来一道新皇的口谕。也不是,其实不算是口谕,若是口谕就直接宣了,应该说是捎来一句口信。
“黎侍郎,下官出京时,陛下特召下官进宫,让下官带句口信……”这位礼部官员也是机敏,没有自作主张,说成是传达新皇口谕。
黎池放心手中茶盏,恭敬正色道:“且快快说来,陛下捎来什么口信?”
“陛下问您,何时归京?”
黎池温和一笑,答道:“烦请帮忙传信,就说……”
“待臣为祖母居丧守孝满一年后,大概也就六月份时,臣或已身归京城。至那时,臣必为陛下效命,复为大燕鞠躬尽瘁!”
作者有话要说: 至此,正文完结!!!
番外不定时更新(也就是可能隔日更、周更,甚至缘更→_→)
暂定番外:一、龙凤胎儿女、温馨日常;二、几十年后大燕的变化;三、后世现代;四、严琳琅和钱铁匠;五、徐素;六、二十一皇女明阳公主。(暂定这些,小天使们有补充的,可在本章评论留言)
这一章正文完结章,卡了两天,删删写写好几次,才终于写了出来。虽然看着不像是完结,但渣作者觉得该交代的主线已经写完了,至于一些边角剧情,之后或许不提及,也可能会在番外里写到。br
喜欢科举出仕(士)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