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斯大林当初坚决的放权功不可没,但是因此促成了战后“巴尔干联邦”的崛起,却又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恨事之一……
就在两大阵营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方的中国却继续安享和平,新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并没有浪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挺过前一年的困难之后,1943年中国的工业迎来了爆发性的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30以上,按照官方汇率折换成美元的话,总值接近15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与占领了大片土地而国力大增的日本相差无几,与大片国土沦陷的苏联不相上下,超过了受到重创的英国,一跃成为了世界前五的工业大国(但工业总产值还没超过农业总产值,所以中国依然不能算是工业国。),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增幅就更是惊人……
在全国掀起路桥建设**的有利条件下,1943年不再因为缺水而被迫限产、释放出了大量产能的中国钢铁工业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首次突破了900万吨大关,继续稳居世界钢产量第六位,并大大缩小了与前面五个国家的差距。
之所以增产如此迅速,甚至远非历史上的中国可比,这主要得归功于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历史上前30年里因为苏联没有转让这项关键技术,中国的钢铁生产长期依靠效率低下的平炉,同等投资获得的产能仅有氧气顶吹转炉的1/3到1/5。
而等到中国彻底掌握这项技术并开始大量推广后,当时中国的钢产量已经有一年几千万吨了,基数大了,增长率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有那么夸张了,而淘汰落后产能也令数据不可避免地有所缩水。
与之相比,如今的中国钢铁工业基数还不算大,同时因为世界大战的特殊环境,并没有淘汰落后产能,因此转炉投资省、建厂快的优势就变得特别明显,再加上很多的产能其实在1942年就有了,只是当时缺水被迫限产而没能变成产量罢了,这些全都集中到1943年爆发出来,增长率的数字夸张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七百五十八章 爆发式增长
而一直最受重视的电力工业虽然增幅略逊于钢铁工业(主要是因为1942年电力工业在中央政府的特别重视下没怎么受到1942年旱灾的影响,因此1943年的补偿性增长较少。),但是年发电量仅过了一年时间就暴增了50依然堪称奇迹。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电机制造厂大量生产装机容量最大也难以超过3000千瓦、但是却很可以如普通的机电产品那样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稀土永磁发电机,虽然这些中小型发电机所发的电并网相对困难、用于火力发电的能源利用率也相对要低一些(毕竟锅炉越大热效率越高),但为了保证“1工程”和全国建设的需要,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1200亿度的年发电量在1943年的世界上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使得中国超越德国本土和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发电大国。不过中国电力工业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奇迹,除了业内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很多客观的有利因素,后世的史家因此普遍认为中国道路是不可复制的。
首先,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的稀土资源能够拿来制造上万台稀土永磁发电机所需的大量稀土永磁材料,其他国家想爆也没那个资源,即使有那个资源,这么做也是得不偿失(关键是唯一有足够稀土资源的美国并不缺电);其次。由于胡卫东提前开启了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并一直坚持对其大量投资、加之特斯拉这个怪才来到中国后帮助解决了研制兆瓦级永磁式发电机的很多技术难题 ,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目前唯一掌握兆瓦级永磁式发电机技术的国家,其他国家现在就算想搞,也得老老实实地花时间研究,而抢占到这个先机,对于战后中国引领世界风电开发(风电只能采用永磁式的发电机)也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最后,由于“1工程”的巨大耗电量,使得中国这样拼命建造发电厂也不必担心电力过剩,这一点同样至关重要……
而且,关于电力过剩的可能。胡卫东也早就考虑到了。事实上火电站、特别是中小型火电站的建设从1943年开始,电力部就不再批准立项了,1945年之后中国电力建设的重点便会彻底转到水电方向上来,以充分发挥中国水力资源世界第一的优势并减小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利于防范自古以来就令中国人民深受其苦的水旱灾害。同时。适度控制一下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也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
除此之外,大力发展电器制造工业和耗电量巨大的炼铝工业以增大未来中国对电力的需求,也是胡卫东想到的解决日后电力过剩的应对方案之一。尤其是炼铝工业。一方面可以消耗掉多余的电力,另一方面则可以提供廉价的铝线供给电力系统使用,可以省下大量珍贵的铜,同时还未日后飞机制造工业扩大产能打下了基础,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电器工业方面,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类“高档”商品想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暂时还做不到,但是价廉而实用的电水壶和电饭锅却很容易推广开来,生产也极其容易,几年之内就可以在全国至少是城镇居民之中推广普及,而它们的耗电量其实一点都不小,因此可以大大缓解几年以后
喜欢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