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白川想问的,也正是有关于此。
“俞导,我想问您,范彦哲是多大的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进的孤儿院?他父母是什么情况?儿时有什么特别的遭遇?他在剧中似乎没有欺负过其他小朋友,这是出于偶然么?主角的哪一点让他特别不喜欢?他还有什么其他的好恶?”白川一口气问出一长串,看到俞奇文的眉头渐渐皱起,声音才小了下去,“还有,在主角离开孤儿院到成年后找他复仇之前,范彦哲在哪里做了些什么?”
俞奇文有些愣住了。
这部作品的剧本由他亲自操刀,从最初脑中闪过的几个场景,到最后完整的呈现,并没有他人插手,因此,所有剧中的人物,应当数他最了解了。
可是,白川问的这些问题,他却大多答不上来。
是的,他创作《血腥游戏》的初衷,就是想要刻画一个三观不那么正的主角,在法律无法触及的阴暗面,以绝对的力量制裁自己的仇人。
总的来说,就是一部苏男主的爽文。
关于炮灰的背景?抱歉,他真的没有想那么多啊!
◎
“咳咳,”俞奇文装模作样的清了清嗓子,脑细胞急转起来,表情愈发沉郁,在白川看来,简直是高深莫测,“看来,你真的有认真思考过剧情。那么,不如你先说说看自己的看法?”
听到俞导的话,白川又兴奋,又有点紧张。
他这半个月来一直在揣摩角色,但总有些细节理不顺,因此私底下做了不少推测和假设,此时被原作者问起,就像是填写的考卷终于要等待批阅,眉眼间掩不住的跃跃欲试。
“俞导,我猜范彦哲父母的死,是不是与主角的双亲有关?然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被他们害死的,真相却又并非如此。”
白川的第一句话,就让俞奇文吃了一惊。
第14章
塑造一个角色,能让他最有血有肉的办法,就是尽量充实他的世界。
他是谁,他从哪里来,经历过什么,要往哪里去。当一个作者巨细靡遗地将这些事件罗列出来后,角色自然会鲜活灵动起来,自己主宰起自己的行为,甚至做出一些与作者构思不同的、推动剧情的行为。
这样跃然纸上的角色,当然谁都想拥有,可是庞大而繁杂的三观设定,却不是谁都愿意做的。在一个故事中,通常只有主角和重要的配角可以得到如此“厚待”,其他人便是贴几个标签就出来活动了。
比如范彦哲这个角色,俞奇文给他贴的标签就是“性格阴暗”、“仇视主角”、“暴力倾向”以及“擅长隐藏自己的真面目”这四条。他少年时期对主角的凌辱虐待,直接导致了主角性格上的扭曲,但主角成年离开福利院后,两人并未有太多的交集。
在主角追查当年家破人亡的真相、以及挨个刺杀仇人的过程中,范彦哲几乎没有怎么露脸,直到故事的尾声,主角才与他重遇,并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对于范彦哲这条线,俞奇文隐隐约约也是感觉到其中有些缺乏逻辑一贯性的,他游离于主线之外的身份,让主角看起来格外残暴,但与事故有关的利益链里,又实在安插不下他了,俞奇文这才睁只眼闭只眼,打算避重就轻地在中后期弱化这个角色。
万万没想到,白川的一句猜测,却让俞奇文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他有些急迫地催促了一句:“你继续说!”
看到俞导的表情并非嗤之以鼻,白川心定了一些,继续娓娓道来:“根据剧情,范彦哲也是幼年时因为父母双亡被送进福利院的,这部分原因并没有着重描写,但是在主角进入福利院之前,那里没有发生过任何孩子之间的霸凌事件,所以我猜,范彦哲并非在无差别的欺负伙伴,而是在针对主角一个人。”
看到俞导认真倾听自己说话的样子,白川很感动,努力让自己的描述更加有条理,“台词中曾经有一处提到范彦哲是亲眼见到父母意外亡故的场面的,所以我想,他是不是在当时见到了自认为是凶手的人,也就是主角的父母?所以在主角进入福利院一周后,当范彦哲看到他拿出全家福照片时,才开始了对他长期的暴力行为。”
“你有没有想过,范彦哲是因为自己身为孤儿,看到主角拿出全家福照片,才迁怒于他的?”不知不觉中,俞奇文已经换上了讨论的语气。
白川一偏头,有些不解:“主角也成了孤儿,父母遭遇惨祸、家破人亡,他的境遇比范彦哲只差不好,范彦哲为什么要迁怒他呢?”
白川的回答,让俞奇文一直鲠在胸口模糊的违和感豁然开朗,他几乎已经接受了白川的说法,只是仍然不死心地追问了一句:“但小孩子有时不就是会无缘无故地做残忍的事么。”
白川抿着唇想了一下,然后才道,“很多残忍的小孩子都是被惯坏的吧?其实在孤儿院,大家都是很努力地在生活,嗯,还挺团结的呢。”
“你怎么知道?”俞奇文脱口问他,问到一半,忽然想到一个可能性,声音立刻小了下去。
白川没有回答,只是轻笑着,调皮地眨了眨眼。
这次讨论的结果是,俞导很痛快地肯定了白川的种种猜测,两人对“范彦哲”这个人物的认知高度统一起来。
回到自己的房间后,白川重新通读了一遍剧本,觉得很多模棱两可的地方都有了清晰的逻辑,他努力让自己沉浸到角色的感情中去,对正确地演绎“
喜欢养不熟的男神踩死拉倒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