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跟着自己,咋能眼睁睁看着他犯倔呢。
说到这,不得不提提这东平王家。
王家的老爷子算是个老革命,不过要说家里的功绩,却要从王子诚的太爷爷说起。
王家原来是清朝的时候被拨到关外的中原子民,世代贫农,在大户人家做佃户,祖辈没出什么名人。但是出了十二个屠夫,六个打铁匠,这在族谱上也有记载。
王子诚小时候还纳闷为什么家里的族谱什么都写,有点不靠谱的感觉。后来听爷爷说近代家里出过一个秀才,这都是他重新修缮的,王子诚也就释然了。
太爷爷的父亲,也是个屠户,手上有两把刷子。太爷爷从小孔武有力,后来加入了革命军。扛枪打过日本鬼子,也跟国民党拼过刺刀,算是个老红军了。可惜,时运不济,眼瞅着要过好日子了,撇下老婆孩子自己得病去了。
这老太爷因为常年在外地打仗,也没多少时间跟老婆相处,家里也就这一个独苗。
幸好,父老乡亲、战友领导也是照顾,虽算不上烈士家属,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帮助他们的。十八岁,王战毅然决然地参了军,在部队算不上数一数二,也绝对是个尖子了。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爆发的那一年,王战瞒着母亲偷偷上了战场。
三年后,他得了个一等功,右腿也瘸了。
无奈,转业回地方,进政府当了官。最后老爷子实在市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还不好,王家人中虽然也有怕老爷子下来家道中落的,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享享清福。
王战同老伴高慧丽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老大叫王国强,妻子孟秀芬,也就是王子诚的父母,育有一子一女。女孩大些,叫王霞,已经嫁人了。儿子王子诚,也算争气,他现在的成就脱不开家族的影响,但大体上来说还是他自己有本事。
老二叫王国富,娶得是省会袁家的二女袁敏,二人只有王子安一个孩子。袁家老爷子是王子安太爷爷的老战友,也是因为打仗,孩子出生的也晚,最小的这个闺女直接嫁给了同岁的王国富。虽说辈分上差了,但原来两家人也没什么亲戚,也不妨事。
最小的女儿王月嫁给了金阳市的公安局局长许红兵,这金阳市虽说经济不如东平市发达,但因地处入海口,也有了兴盛的迹象。许红兵本人也是个有见识的,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除此之外,王家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当年王战母子落魄时或多或少帮着点的,现在也跟着借了光。
不过眼下张素琴倒是不知道两人的背景,只觉得应该是家境富裕且有权势的。不过就是有人跟她说这是东平王家的人,她也不清楚这到底是多了不起的门庭。
说到底,还是上辈子见识不够,也就只研究自己的小门小户小日子了。
张素琴去九姑婆家坐了一会,又加上来回的费了点时间,现在怎么说也有四点了。看来,王家两兄弟是要在家里留饭了。
为了防止神出鬼没的大伯娘谭丽燕,张素琴将院门掩上,将二人请进了屋。此时日头西沉,也有了些凉意,二人也没推迟,跟着进了屋。
王子诚是实在不知道应该带弟弟到哪里散心,所以才来的张家。因想着张家的饭菜,王子诚潜意识里根本没觉得自己还要回镇上来吃饭,所以顺道买了些肉。
这时候天气也不是很热,他买的比上会还多,让张素琴无语了好一阵。
不过无奈归无奈,饭还是要做的。
家里的稻米先前为了凑钱挖塘,卖了不少。平时家里都是吃的玉米面,不过过年买的面粉还有不少。这次可不像上次的面粉,有些发沉,而是新磨出来的,还是薛桂枝的妹妹薛桂兰找人买的,一般可买不到。
不过这次张素琴也不准备蒸馒头了,这么多肉,干脆做肉酱面好了。
丰源镇的肉酱面讲究酱稠肉香,面条筋道。
将客人请到屋里,张素琴和薛桂枝就开始忙活了。听话懂事的张素文也来帮忙,还被夸了两句,有些不好意思。
张素刚和张素心倒是也想帮忙,但张家的厨房也小,实在是忙活不开。张素琴只好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进去陪大人说话。
说是陪客,但更多的是听。张家堡的规矩,大人说话,孩子不许插嘴。要是大人问了你,想好了再答,不能让家里大人没脸。
在这张家,也就张素琴算是大孩子,有特权跟大人一起议事。
擀面条是张素琴的拿手好戏,赵佳琪从小到大最喜欢吃的就是家里的手擀面。不论是抻面拉面,还是市场上用机器压出来的面条,口感上都是有差别的。跟它们相比,手擀面胜在筋道。
擀面条对制作人的手上的力气是有要求的,张素琴十三岁之前根本就不能胜任这一职位,还是近两年才渐渐上了手,顶掉了同样没什么力气的薛桂枝。
肉酱好办,张素文就能做,虽说火候差了点,但也说得过去。
为了驱寒,张素琴还让她少放了点红辣椒,看起来也漂亮了一些。
因为张素琴还准备做菜,所以也嘱咐她做的淡一些,也好配菜。
张素琴走了没一会王家兄弟就来了,薛桂枝因怕怠慢了客人,早早就开始筹备,将送来的肉都煮了出来。
虽说时候有些短,但还算软烂。张素琴想了想,打定了主意——做红烧肉。
因为此时家里的
喜欢重生一九八三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