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何谓奸雄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开头部分这样写道,“唯梁国乔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开宗明义,借乔玄之口,断定曹操是安邦定国的雄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此。曹操处于分崩离析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加剧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使处于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气息奄奄,先是宦官专权,后是董卓乱政,接着是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剿灭了董卓,继之而起的是李傕、郭汜之流把持朝政,加之各地诸侯依仗手中的权力划地而治,占山为王,东汉王朝狼烟四起,名存实亡。曹操经过几年南征北战,逐渐平定统一了北方。从在这个角度讲,“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是较为合乎事实的,评价也是较为公允的。
《三国演义》也录用了这句话,只是将最后一句“其在君乎”句末的感叹号换成了疑问号。这样一改,似乎有点不相信的成分,有点惊奇中带点疑惑的意思。接着写曹操到汝南去,找许邵,希望给自己做个评估。许邵在当时是有名的伯乐,相人之术很有名气。见面时,许邵不想给曹操做评估。在曹操的再三催促下,许邵说了两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大喜,应该是很满意这样的评估。
不管是能臣也好,还是奸雄也罢,抑或是英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能臣、奸雄、英雄的评价,都说明曹操确实是一位不简单的人。陈寿称他为“名略最优”,意思是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那么,曹操的卓越的智慧与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作为军事家的曹操所具有的卓越智慧。
曹操征战一生,有胜有败。赤壁之战使他大败而归,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胜利者凯旋。我这里首先要说的是曹操与马超战于渭河边上的故事。那场战役,起初是马超占上风,曹操处于弱势。开战之时,曹操被马超追杀,几乎丧命。后来由于曹操派遣徐晃从下游人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河,使马超处于前后夹击的危急状态,在这种不利的状态下,马超阵营提出割地求和,由此战役发生了急剧变化。
马超阵营是个联合体。由韩遂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军马组成。马超是主帅,韩遂是重要人物。曹操抓住韩遂派部将杨秋下书割地求和一事,敏锐地觉察到战争将会出现转机。曹操对杨秋说,汝且回寨,吾来日使人回报。曹操和谋士贾诩商议,伪装同意言和,然后慢慢离间马超和韩遂。
曹操离间计的特点一是采用拖延战术,松懈马超阵营的斗志和警惕性。为此,曹操回书说,待我徐徐退兵,还汝河西之地。一面叫搭起浮桥,作退军之意以此麻痹、迷惑马超,在拖延中寻找机会。当然,马超也不是寻常之辈。他见曹操如此拖延,便与韩遂商量,曹操虽然许和,奸雄难测,倘不准备,反受其制。超与叔叔轮流调兵,今日叔向操,超向徐晃。明日超向操,叔向徐晃。分头提备,以防欺诈。于是依计而行。由此一来,又被曹操逮住了机会。曹操知道在马超身上用计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马超的父亲、两个弟弟都死在曹操手里。与曹操有如此血海深仇,怎么会轻易上当呢?离间的对象只能是韩遂。韩遂处在从属的位置上,是来协助马超的,当韩遂按照马超的建议来防御曹操时,曹操抓住这一机会,主动约谈韩遂,韩遂见此立即出阵,见曹操并无甲杖,韩遂也弃衣甲,轻服匹马而出。二人马头相交,各按辔对语。曹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常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将军今年妙年几何?”韩遂答曰,:“四十岁矣。”操曰:“往日在京师,皆青春年少,何期又中年矣。安得天下清平共乐耶?”他们俩就这样你问我答,只把旧事细说,并不提军情。说罢大笑,相谈有一个时辰,方回马而别,各自回寨。你相信曹操使的是离间计吗?可曹操一句挑拨韩遂与马超之间的话都没有说,但你不能不说这不是离间计。正因为一句离间的话都没有说,才是最好的离间计。有人说,什么叫创意,我们天天喊要有创意,那么什么叫创意呢?创意就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你想到了而且又很容易做到,这就叫创意。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却办不到,这不叫创意,这叫神话。如嫦娥奔月,我们的古人早就想到月球上去走走看看,但他们没有办法做到。所以,这美好的想法只能作神话,留给后人去探索。如此类推,什么叫妙计呢?妙计就是别人想不到而你想到了,又很容易做到。曹操如此这般地和韩遂谈话,这是妙计。因为曹操想到了,而韩遂没有想到,马超更没有想到,而且曹操轻而易举地做到了。不信,你看他两的对话。《三国演义》是这样写的,早有人将此事报告马超,超忙过来问韩遂:“今日曹操阵前,所言何事?”韩遂告诉他:“只言京师旧事耳。”这韩遂说的是真话,马超却不相信,于是反问说:“安得不言军务乎?”马超以为韩遂说的是假话,所以单刀直入地问。韩遂还是老实地说真话:“曹操不言吾何独言之?”结果是超心甚疑,不言而退。你看,马超急着赶来,想一探究竟,韩遂到底在阵前说了什么有关言和之事,可是,韩遂却说根本就没有谈言和之事,有谁相信呢?而韩遂确实讲的是真话,而马超确实相信韩遂在骗他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7dshu.com),七度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